第135章 第 135 章(1 / 2)

街道邊,眾人環聚,人擠人密集如海,所有人的眼中透著瘋狂的好奇。

“這是極難解讀的文本,我也隻能強行作解釋,肯定會有錯誤的地方,但是不嘗試地進行理解,就永遠無法通達文本!”弗蘭克斯給眾人打鋪墊,聲音中的顫抖暴露出了他的緊張,看到大多數人都有了覺悟後,他才輕輕開口,表情凝重。

“要解釋這個文本,我們首先要思考,我們所在的世界,我們人類之間的生存、發展,我們的曆史、社會、文化,所有跟人有關的一切。唯有當我們對自己腦中的所有知識認知,有所把握,有宏觀的思考時,我們才能稍微抵達《桃花源記》的門檻。”

眾人一聽,表情驚恐。那幾千字,居然高到了這個地步嗎,必須要拿出全帝國、不,全人類的知識才能解釋嗎?!

“弗蘭克斯,這文本的解讀,還關係到了文明的體量不成?”

“當然!”

多層次的瘋狂反應背後,正是多層次的意義係統!想象一下所有的人類文明都可以用平麵上的圓圈來比喻,帝國知識的圓圈麵積相當於帝國目前的疆域,那麼,弗蘭克斯的意思就是,那區區幾千字的圓圈麵積竟比帝國的疆域還大,大到無法估量,這也未必太驚世駭俗了。

誰能想象,一個文本就能撼動一個帝國?弗蘭克斯的說法就是想象力再強的人恐怕不敢想象,胡說都說不出來這種話。

更沒想到,文本都還沒開始解讀呢,一群人就被解讀的門檻給嚇傻了,大腦都在抽筋。

這時,梅莎居然還附和道:“是的,讀解的維度太多而且太高,光是讀解出一句真理,我們可能就要付出極致瘋狂的代價,也許,解讀祂,不是我們一代的事,還要我們一代一代接力,解讀到後世的儘頭,可即使如此,也未必解讀得完。”

這話更瘋狂了,不隻是拿當前的文明體量來比了,還要加上未來,甚至加上未來都不一定能成功,他們這前後一墊,《桃花源記》恐成為人類史上最瘋狂最恐怖的文本,連不詳神話都不一定能匹敵。

而這一說,不少人興奮了,這豈不是說,出現在他們奧奴帝國的道格爾老師,比作者【不詳】還要強上一層?這就是差距!他們莫名自豪,以為贏了羅爾城一筆,即使改革,那也是比羅爾城更好的改革!

“這世上有太多文本,多數沒有解讀的必要,看一眼便罷了,少數可以解讀的,是因為它們本身意義非凡,意義的深淺決定了它們的解讀難度,”一向習慣於保留意見的雅思夫人也發言了,“如果可以拿湖海比喻,那麼《桃花源記》,也許就是我們目前發現的,最深最廣的意義之海、知識的深淵,我完全……看不清祂的深廣。”

他們三個接力推崇,還沒開始解讀呢,就把《桃花源記》抬在了幾乎最高的位置,彆的不說,排麵就已經夠唬人了,在場或者路過的,誰沒看過《桃花源記》,隻稍一通說辭,立刻就對《桃花源記》產生了興趣,如果這是聯手推銷,群眾加場景雙重營銷,這手段可謂大陸第一了。

堪稱大陸推銷一絕!

“《桃花源記》真是那麼高嗎?我讀了,但幾秒就被裡麵的瘋狂嚇到跳出來了,我讀到的信息,好像還不夠觸及裡麵的知識嗎?”有人忍不住說了他的讀後感。

弗蘭克斯當即點頭,道:“你們這種情況肯定是有的,客觀上說,什麼層次的認知能力,看到什麼層次的知識,我們看到的東西,乍一看是外來的知識,其實反映的是我們自身的認知層次,世界本來沒有顏色,是因為人類的眼睛會看見顏色,世界才顯出了顏色,我們關於世界的知識,跟我們的認知能力息息相關。我們唯有不斷看更高的知識,才能提高認知能力。”

“在這個意義上,所謂進步,就是不斷尋找更高的知識,理解消化,然後不斷提高自身認知的過程。”梅莎很少對人講這些基本知識,但在《桃花源記》前,他們也隻有為大家打下基礎,才能做下一步的讀解,這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

道格爾將文本展開給大眾,自然不會隻希望千人千麵的個人理解,因為每個人的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縱使是最高的【真知者】都觸碰不到天花板,再多的個人沒用。結合取火故事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傳承與發展,他們有理由推斷,道格爾對他們期待的是集體擴大化的讀解,甚至要傳承下去,世世代代地去發現,永無止境,如同貫穿文明的永恒。

這很可怕,他們都沒做好準備,突然就迎來了這一天,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就像突然之間命運扔下了一張生死考卷,必須費儘心思、耗儘所有才能勉強作答。

沒有過生死讀解體驗的人,想必很難理解,隻是麵對一個文本而已,為什麼會這麼驚恐不安。

與其說是一場行動,還不如說試煉,瘋狂如斯。

“大家安靜以及冷靜,隻是做一下鋪墊,且當讀故事,可嚴肅,也可放鬆,越是自由的思想,越是能在文字世界遇見真理哦。”人群之中冷不丁冒出了一道提醒。

眾人集中視線,見是一個膚色偏黑,眉眼帶笑,看起來平易近人、樂於助人的“人”。

看相貌,貌似不是奧奴帝國的人。

這句話緩和了現場的氣氛,弗蘭克斯等人當即會意,順著話勢,開始過渡講解。先是一人講著曆史,後是一人講著當前社會政治相關的信息,正式開始了讀解。

與此同時,奧蘭多麾下的人也在實時讀解,在瘋狂與驚恐中小心翼翼地探尋關鍵信息。

“《桃花源記》揭露了一個我們從未沒有曾設想過的社會形態,”解讀人切到了一麵,強調道:“首先,我們要從人類社會的角度去理解它!”

“可是,那不是普通的鄉野村落生態嗎?一些普通的村落不也是這樣的嗎?文中的村民跟現實中的村民差彆不大吧?有什麼好解讀的嗎?”有人提出異議,感覺自己都快跟周圍人過節了。

他實在忍不住好奇心了,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能這麼大?你讀的是普通村落,彆人讀的是人神聚所,明明都是一字不漏地下來了,究竟哪裡漏了信息,才導致這麼大的解讀偏差。

而且,就沒有人發現嗎?這《桃花源記》裡太多自造詞了,特彆多的反義詞混合成句,跟密碼一樣,他們還沒見過,故事文本中會出現這麼多難讀的詞彙,有一種看詞典的感覺,很奇妙又很嚇人,難以言喻。

隻見,解讀人突然轉頭,盯著幾個完全沒讀到關鍵的同伴,提出了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