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大學附屬中學建校曆史悠久,新高考改革模式下,高三九班的選課組合為語數英三門主課,再加上物化政三門副科,這也是宋鏡歌所在的班級。
回到高三九班,班上的同學們正在進行常規的英語隨堂考試。
沒有半點寒暄與準備,英語老師安排同學給宋鏡歌搬來課桌,發放試卷讓她參與考試。
度過藝考的封閉集訓後,時隔數月,宋鏡歌再次麵對英語試題。
憑借先前的英語基礎,趕在宣布收卷的鈴聲前,她完成了答題。
參加測試前,搬桌子的動靜吸引了部分同學的注意,在下課時間,關於宋鏡歌回校的消息已然在高三九班傳開。
得知消息的同學中,含括了和宋鏡歌關係較好的李茵怡。
“宋鏡歌,你終於回來了,感覺藝考發揮得怎麼樣?什麼時候出成績?”
李茵怡欣喜地來到宋鏡歌身旁,關心道。
宋鏡歌誠實反饋:“正常發揮,大概二十多天後出成績。”
“沒有發揮失常就行啦,幾個月不見,你又白了一個度。”
李茵怡湊近了些,下定結論。
“你皮膚本來就白,現在整個人更是白得發光。”
“藝考封閉集訓的這幾個月,青年宮經常考核,我在舞蹈室熬夜練舞,基本沒見過太陽。”宋鏡歌說明原因。
李茵怡為宋鏡歌的學習成績出謀劃策:“你現在要把重心放在文化課上了,我記得你物化政小三門的成績中等偏下,我叫陳哲清給你補習吧,他考得比我高。”
陳哲清是李茵怡的鄰居,關係算得上青梅竹馬,彼此父母互相認識。
“會不會太麻煩他了。”宋鏡歌推辭,“他是我們班的班長,應該沒多餘的時間給我補習。”
“他平時經常給我開小灶補課。”李茵怡無所謂地擺擺手,“總之這件事情交給我,陳哲清是不會拒絕我的。”
“以後我遇到不會的題,要找你們幫忙了。”宋鏡歌說。
“都是我應該做的,你回來的時間太不湊巧了,我們明天正好要周考。”
李茵怡無奈地道明日常,表示已經習慣了頻繁的考試安排。
“考試對於我們高三的學生而言,就像家常便飯一樣,現在學校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但是有的人做到了戀愛和學習兩不誤。”
“許野望嗎?”宋鏡歌確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