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人看英這個廟號可能覺得挺不錯,英明神武嘛。但任何時候,品評人物都是要放在曆史背景下的,很多話大家不能明著說,像“漢皇重色思傾國”,難道還是想跨過漫長光陰說一句漢皇好色麼?還不是意有所指。因此後期王朝廟號,很多時候不是看原義如何,而是用過這些名號的帝王如何。
很巧的,明朝前麵就有一個元英宗,在位四年,因改革朝中物議沸騰,二十一歲就被人刺殺而亡。再向上數,宋英宗趙曙,作為養子繼位,因為要不要尊生父引起朝中爭論,登基四年病逝。
簡單來說,死得早,在位時間短,朝中有爭論。朱祁鎮在位時間加起來也不算短,那麼這個“英”就很陰陽怪氣了: 您要是也能登基四年就沒了該多好啊。
至於他為什麼得到這樣一個評價,還用問嗎?瓦剌人的好朋友,徽欽宗的好兄弟,讓正處上升期的大明被攔腰斬斷,這位帶著敵人試圖叫開城門的天子,冤殺功臣的天子,給力挽狂瀾的親弟上惡諡的天子,將保家衛國之人的妻女送給瓦剌人的天子,許多人要問,他何以為天子?】
朱瞻基聽到最後已是失了神魂,抬頭隻見往日最偏寵的太子瑟縮在孫氏背後,容色慘白,一言不發。
力挽狂瀾的親弟嗎?他喚人去叫朱祁鈺,腦中仍回想那句“帶著敵人試圖叫來城門的天子”,慢慢露出一個笑。
“過來。”他說。
【朱祁鎮的罪過大家都很清楚了,首先是把祖訓當耳旁風寵信王振,大明宦官專權自他而始,其次便是那場大敗,一些人認為敗得很荒唐,絕對是文官集團的陰謀,但要往上捋,其實早有端倪。
英宗早年頻繁用兵,“大發兵十五萬,轉餉半天下”,又未對軍事體係進行合理規範和整頓,導致衛所軍人不斷逃亡,軍士艱難,或相聚為盜賊,或興販私鹽,武器質量也下降得很離譜①。又留不住人,又發不了錢,物質條件精神條件都沒法滿足,武備廢弛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朱祁鎮親征了。決定得很草率,王振慫恿他,他覺得爸爸太爺爺太太爺爺都行那我肯定也行啊,花了兩天時間整頓軍備,帶著二十多萬大軍和朝中大半文臣武將,雄赳赳氣昂昂送死去了。
曆來帝王禦駕親征的不少,隻有明英宗不走尋常路,顯貴如英國公、成國公、泰寧侯,文華如內閣首輔、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其他的什麼太常寺卿、少卿、中書舍人、員外郎、監察禦史更是一抓一大把,可以說網羅天下人才,然後通通打包送去戰場。結果很顯然,大家全部死翹翹了。】
仿佛死亡點名,宣宗朝眾人仿佛又經曆了一次洪武逃殺,天幕每念到一個官位便有人長籲出聲,各府愁雲慘淡,恨不能闖入宮中問一問當今對太子的看法。
今夜聞天幕,英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我名。苦也。
【行軍路線搖擺,王振指揮混亂,英宗坐視不理,直接導致了戰爭的失敗。八月初十入宣府,明軍就被伯顏鐵木兒和也先夾擊,英宗和王振一麵迎擊,一麵南繞,留吳克忠、吳克勤斷後,大敗。英宗又命朱勇、薛綬率三萬兵前往支援,有去無回。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