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生世間便要建功立業,大好年華便脫身而去,訪鶴遊仙,豈不辜負這廟堂高殿!
司馬光長歎,以留侯之明達,足以知鬼神之說為虛妄,卻從赤鬆子遊,觀韓信誅夷,蕭何下獄,唯有明哲保身,方能全身而退。
隻是時局在此,如何能退?
【蕭何入的是原始股,早年就和劉老三認識,借官吏身份給他行了不少方便。劉邦出遠門,大家湊路費,彆人給三百,蕭何給五百,起義也一起,打起仗來每天搞後勤,士兵、糧餉、戶口都要負責,幫他鎮守後方,還幫他月下追韓信留大將,可以說是儘心竭力。
開國初期劉邦也積極回報了這種好意,用“功狗功人”說蕭何與眾將的區彆,以其功績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但帝王終歸多疑,韓信被誅後,蕭何升任相國,召平勸告他辭讓封賞,再把家中財務捐出來做軍費,劉邦大喜,但風不過初起。
英布反叛,劉邦親自討伐,蕭何留在家搞後勤,一切皆如往常,但劉邦屢屢遣人來問蕭何在做什麼——帝王不再放心他留守後方了。因為封無可封,因為百姓太過愛重依附,他的威望與民心已讓人忌憚。
蕭何的應對是自汙,以低價強行買來許多土地房屋,大家鬨到劉邦麵前,“上笑曰”,讓他自己向百姓謝罪。帝王清楚蕭何這樣做的目的,對此接受良好。
然而相國這時候沒轉過彎,開始為民眾求情,說老板啊長安城地方太小了,不夠種,能不能把你的私人花園上林苑打開讓百姓進去種地?
劉邦很不爽,給你個台階挽回,結果你讓我放血成全自己的名聲,轉頭就把蕭何扔進牢子了。
事後衛尉求情,劉邦回應了一句“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與。”要求很明確:有功歸於主上,有過錯自己承擔。看上去特彆黑心特彆PUA,但確實是封建君臣常態,如今蕭何要犧牲帝王利益,明顯戳中了逆鱗。
但老劉的好處之一就是按得住情緒還聽勸,最終放蕭何出獄,表示你為百姓求情是很賢明滴,是我昏聵不聽你的話,我把你關進去就是為了讓百姓們知道這是我的過錯啊。
這段話看起來是天子知錯就改,扒開看又是一套話術,表麵坦誠錯誤,實際上將他“怒急了把蕭何關進牢”這件事轉化成了“為了讓百姓知道蕭何的賢明和我的過失”。
在外彌補了之前蕭何自汙時丟失的名聲,在內雖然大家都知道他是生氣才這麼乾的,但沒人會說天子真的做錯了,隻會讚揚其自有深意——那麼他將近臣關押之事,自然而然就成了正確的。
經此一事蕭何大概終於認清了舊友已徹底成為君王,從此謹慎行事,打出Normal Ending——雖有波折,幸得善終,人生若隻如初見。】
劉邦笑著拍肩:“君思何如?”
蕭何苦笑拱手:“臣愚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