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 21 章(2 / 2)

漢末位麵倒不關心這個,劉協三邀四請,恨不能就地禪位,剛當上司空的曹操懇切地拉著他的手:“陛下折煞我也,臣隻願為漢室儘忠,不敢有他心。”

太尉楊彪氣得幾欲仰倒,早知曹賊有代漢之意,如今一看果真如此,天幕都已點明了曹魏一朝,他竟還在這裝模作樣說什麼漢臣,天下難道還有除曹賊兒子外第二個曹丕麼!

荀彧稱病不出。

·

李世民觀罷天幕,對那教化異族之法更有興味,天可汗為天下共主,大破突厥薛延陀,四夷皆稱萬歲,本也恩威並施,如今看後世如此總結外交手段,欣然悅之。

聖人隻提這點,眾人便權當天幕未曾說過那要命的世家話題,五姓七望之家何其勢重,輕易不能動,隻是不知天子隱而不發,是真不在意,還是打算暗中動作?

各人自有一番猜測。

·

晉後各代心有戚戚,衣冠南渡實是中原之恥,宋人卻連羞惱蒙麵都做不到——天幕都說了,後世一些打不過的也學著史書南渡,爾後偏安一隅呢!

朝中氣病了幾個大夫,天子卻坐明光宮,每日長歎,道滿堂諸公,竟無一人知他苦楚。秦檜寬慰君主:“庸人自不知天子籌謀。”

趙構更覺隻有秦相公知他,二人密談許久,不知天雷轟隆,欲劈宮室,嶽飛侯了半日,終失望而去。

·

朱元璋不以為意:“藩王嘛,管好了就行,劉家藩王能鬨出那麼大亂子,歸根究底是景帝太過輕信晁錯,隨意削藩王土地,才釀成大禍。我兒和善親人,不是老劉家那等刻薄寡恩的,能護天下長久。”

“異族倒是……”他想起元人行徑,又冷下麵容。

·

文人激昂慷慨,戴叔倫書“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王之渙長歎“一片孤城萬仞山”,岑參送友西征,落筆便是“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一時胡兒膽裂,一時劍河風急,又多續幾篇詩文。

李白喝了酒,從關山月吟詠到子夜歌,長風吹度玉門關,長安萬戶搗衣聲,最終彙成千年後孩童朗朗之音:

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無人,漢道昌。

陛下之壽三千霜。

但歌大風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百姓卻苦。天幕談及的傻子皇帝和王族內部互相爭奪權力還能當個樂子聽,但那動蕩亂世三百年卻能讓所有人感同身受。

高居廟堂之人隻考慮大而深遠之事,田間巷陌關心的卻是如何在亂世活下去。

庶民想到征戰不斷的王侯,想到胡人入關的中原,再想到南渡而下的士族,思索良久,去探求如此世道生存的法門。

黎庶向來最堅韌也最脆弱,盛世的一道旨意可能摧毀他們,一波洪水可能衝垮他們,亂世的烽火連天卻也能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