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鉤弋夫人本身來說,她身上具有奇幻色彩的一些故事並不真切。
我們知道,關於一個人的曆史認知是不斷演變的,許多東西最開始參考的是當朝官方記錄,然後是當時代親曆者的私人筆墨,夾雜野史怪談,流傳至後世再著史,收集時難免會將記錄混雜。
鉤弋夫人在作為武帝嬪妃時並沒有什麼超出常人的表現,《史記》與後續增補版本中,她隻是一位出自河間的趙氏女,主少母壯,武帝立子去母,夫人死雲陽宮,暴風揚塵,眾人哀之。
這個版本鉤弋夫人的死因是劉徹要立小兒子當皇帝,覺得孩子年紀太小,“女主獨居驕蹇,□□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後邪?”怕她重演當年呂後事,所以去母留子殺掉了。
等到了東漢,班固著《漢書》,望氣者就來了,初遇也變詳細起來,“既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時伸。由是得幸,號曰拳夫人。”
還多了一段“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的記錄,搞得後世大吵特吵,表示這時候漢武帝就想廢太子給小兒子騰地方,這個“堯母”就是明證。
其後有“鉤弋子年五六歲,壯大多知,上常言‘類我’。又感其生與眾異,甚奇愛之,心欲立焉”,而她的死因也變成了“鉤弋婕妤從幸甘泉,有過見譴,以憂死,因葬雲陽”的憂慮而死。
再到葛洪的《列仙傳》這本神話誌怪中,新的發展來了,趙女從小出生手就緊握,誰來都打不開,結果見了劉徹,皇帝輕輕一掰就掰開了,手中藏著一枚小玉鉤。這本實在不可考,都列仙了,沒法當真。
在這樣的演變中,鉤弋夫人的形象慢慢異化起來,最終成了大家印象裡麵目模糊的、與巫人望氣者關聯的形象,但追根溯源,她在當時代就是一個沒有什麼仙術的普通女人罷了。】
蔻丹纖指,皎腕金環,李隆基拉著女子的手把玩,吟了一句“豔舞全知巧,嬌歌半欲羞。更憐花月夜,宮女笑藏鉤。”
“李白此詩甚佳,雖藏了些不平意氣,到底大才,當誇耀於後。”
美人在懷的帝王笑指天幕:“鉤弋若隻是普通趙女,如何突出帝子出身,又如何凸顯漢武不凡?天幕背後到底是平民女子,宮妃的神話戲說,難道真是憐惜鉤弋之死麼,還不是為了帝王。”
他醉得不輕,高力士暗自心驚,隻祈禱天子收斂些,李隆基卻不在乎:“世傳鉤弋夫人生有玉鉤,死後不腐,香聞十餘裡,開棺卻無屍。說是神妃仙子,但有此仙人為婦的武帝與為母的昭帝又當如何?”
天命天命,凰鳥是被寫在鳳後的,再稀世的明珠,再絕代的佳人,到底隻映照在帝王身上。
像那李白,管他如何落拓不羈,如何風流快意,在外鬥酒長安,入宮還不是要奉詔寫宮人行樂詩。他的抱負和遠望朕當然知道,也看得出他的不快——但朕為何要用他?
如此大才,還是留在身邊頌聖的好。
【“堯母門”的存在,後世認知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