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長在心坎(2 / 2)

不若我們將藏書館中的竹簡書籍謄錄在紙張之上,在宮外修建一圖書館,吸引天下學士來我國都。到時候人才源源不斷來到我夏國,父王就順勢推出科舉製度。

科舉製度就是科舉考試,由考官出題,考生作答。題目可以事關民生、戰役、賑災、水利,考生在試卷上各抒己見,由考官選出其中佼佼者,進而得以麵見父王,加官進爵。”

“此法甚妙,既能籠絡人才,也可施恩於寒門。”夏公讚揚道。

“子澄不若今今也。”時子澄甘拜下風道。

秦昭年和顧玉也紛紛讚賞,這倒是搞得秦淮婧愈發不好意思了。

“依今今所言,此後夏國需得先發展民生,再又明確律法,後又改革法度。至於發展民生一事,不過‘吃穿用度’四字。

但我夏國收成並不好,勉強足夠百姓糊口,寡人這麼多年征收的賦稅已然很輕,百姓卻仍舊隻能堪堪維持平常生活,更不必說讀書識字,也決稱不上什麼國泰民安。

寡人命昭年多年研究提神糧產之法,卻也無甚佳音。”說道最後,夏公甚至長歎一聲,麵上浮現出頹唐之色。

“父王,先前我偶得幾種能畝產千斤的糧種,早在昨年秋日種在了太子哥哥城郊的田莊中。算算時日,估計也已長成,不知明日父王和各位哥哥們可願和今今一起,一起去見證畝產千斤的奇跡。”秦淮婧見不得夏公這番頹唐作態。

這位君主一輩子儘心儘力,把畢生的心血都花費在了夏國的發展中,不可謂不是一個令人尊重的賢明之君。他做的已經夠好了,不過是時代所限,隻能做到這一步罷了。

但是她秦淮婧來了,就會拚儘全力改變這一切。

“畝產千斤!”眾人驚呼出聲。

“今今,你可是口誤說錯了話?”顧玉不可置信發問道。

“當然沒有,我說的全都是真的,你們明天去現場,看到挖掘成果後不就知道了?”秦淮婧無奈回複,她也知道這事容易讓人震驚了些。

“那我可得好好觀摩觀摩,今今可不能忘了帶上時哥哥。”時子澄也激動出聲。

而秦昭年和夏公卻是相信的,他們永遠都堅信秦淮婧能夠給他們帶來奇跡!

而夏公則是在聽了秦淮婧這些關於政事的見解之後,更加堅定了心中的想法,也不後悔之前的衝動行事。

夏公臉上重新浮現出笑容,接著回答道:“好,父王和今今一起去。”

“哥哥也是。”秦昭年同樣回複。

待這偏殿重回寧靜,夏公才又說道:“農事之事已經有了解決的辦法,而國庫空虛一事也不必擔心了。今今你之前交給父王的曬鹽之法,我已經派了心腹和太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