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2 / 2)

廖傑熬的湯汁中,所有的料頭都被他斬得細碎,這樣加快了鮮味和膠質的溶解,但也增加了灌湯的難度。

到了這一步,歐兆豐提出了疑問,在他所學的做法中,魚腹中的湯汁料頭不必斬得這麼碎,一般切到黃豆粒大小就差不多了,這樣會給腹部起到支撐定型的作用,也會讓開腹一刹那的視覺衝擊感更高,顯得內有乾坤。

不過廖傑給出了他的解釋,原則上來講,湯中的料頭切得越細,湯料的鮮味就越濃烈,越香,也更接近於液體的狀態。

切成黃豆粒固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支撐的作用,但也變相降低了這道菜的製作難度,湯料會更不容易撒漏,但也損失了一定的口感。

當然也有好處,就是可以讓賓客更清楚的看到湯中的料頭種類,看上去會更好看一些。

兩種做法各有千秋,沒有誰的一定正確,最終要看的還是成品的質量。

將湯灌滿後,廖傑用泡發的燕窩塞住了魚嘴。

湯汁經過熬煮後,膠質已經十分粘稠,用燕窩堵住後,就不會再流出了。

隨後,他又用生粉將整條魚細細抹了一遍,才放進了蒸箱中蒸製。

生粉會出漿,形成一層保護膜,鎖住魚的汁水,然後通過水蒸氣的湧動,讓魚腹中的湯汁裡的那些膠質,慢慢滲透進黃魚中,填補它失去的那些水分。

趁著蒸製的時間,廖傑又燉了一份燕窩,這是等黃魚出鍋後蓋在上麵用的。

又經過了一個半小時的等待,黃魚終於出了蒸箱。

將官燕盛出,鋪在黃魚上,廖傑開大火收汁,將燕窩湯汁收到濃稠,澆在了燕窩上,再順著魚身流淌,將其包裹了起來。

端菜上桌,廖傑鬆了口氣,衝費南等人伸手邀請:“灌湯黃魚,請。”

這道菜整整做了一天,還是在已經省去了許多前期準備工作的情況下。

如果是平時準備,起碼要等一個星期才能吃得上這道菜。

經過了一天的焦急等待,大家早已迫不及待,紛紛圍上前來。

吃灌湯黃魚,一定是給桌上最尊貴的客人來開腹,取開誠布公,開雲見日之意。

歐兆豐等人沒有商量,直接將餐刀交給了費南。

拿過餐刀,費南也沒有客氣,直接下刀,在魚腹上開了一個U形的窗口,將嫩滑的魚肉挑開。

沒有金光耀眼,隻有濃香撲鼻,魚腹一開,濃烈的鮮香讓整個廚房的人齊齊吞了一口口水。

還沒入口,費南就知道,這一天的等待沒有白費,絕對值得!

金黃的湯汁蕩漾著,看不到料頭的顆粒,但更顯誘人。

取過湯匙,費南在魚腹上c了一勺,混著魚肉和湯汁,一起送入了口中。

滿足!

舒坦!

魚肉被鎖住了所有的汁水和鮮香,又被湯汁浸透,早已變得無比的鮮嫩。

再加上費南c的是魚腹部的軟肉,最是肥美,已經變得像果凍一般,根本不需要咀嚼,隻需要用舌頭輕輕一抿,魚肉便和湯汁一同化開,濃香四溢。

費南隻有一個字可以形容這種感覺:“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