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滿漢全席大賽(二)(1 / 2)

即便做過預處理,但為了能讓“熊掌”的口感更加的軟糯嫩滑,小火慢燉還是需要至少一個小時。

用蜂蜜燉煮是傳統做法中烹製熊掌的重要步驟,甚至有熊掌不用蜂蜜燉不爛的說法。

據說是因為蜂蜜中含有的一種特有的蛋白酶,能夠更快的溶解熊掌中的筋膜,但沒人證實過。

趁著燉煮的這段時間,歐兆豐等人要將龍門宴的其他菜品都製作出來。

所謂的九簋十件指的是包括主菜熊掌在內的十道菜。

簋原本指的是古代祭祀時盛放祭品的器物,人們在豐收、慶典的時候,會用它來盛滿黍稷和牲畜,乞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在這些日子裡,人們也會聚集在一起,製作宴席,用美食來犒賞自己,簋也逐漸演變成了人們宴席的代名詞。

古時祭祀通常以雙為吉,常言“二簋”、“四簋”、“八簋”,尋常人家最常見的宴席就是八簋,也就是俗稱的八大碗,或者八大件。

至於“十二簋”、“二十四簋”,乃至滿漢全席這樣一百零八簋的大席,都是後來擴充而來的。

“九簋”的說法不常見,隻有廣東地區會用這個說法,通常叫做“九大簋”,用來形容豐盛的宴席。

龍門宴的前身是江南地區的官場菜,通常用來慶賀官員高升,歡迎欽差巡視,後被融合到了滿漢全席裡。

龍門宴不止一種做法,按照材料的不同,也有“山珍海味”、“天材地寶”、“飛禽走獸”、“鳥語花香”等幾種模板。

滿漢樓這次選擇的是“滿腹珠璣”套菜,以豬雞二物為主,共有五菜四羹湯。

五菜其中有豬肚包雞,蟹釀橙,芙蓉蛋,燴斑魚肝和西施乳。

四羹湯中包括鴨舌羹,雞胗嫩筍羹,豬腦羹和文思豆腐羹。

再加上主菜熊掌,一共十道菜。

這一桌“滿腹珠璣”龍門宴的要點,就是食材全部取自食材本身的內部,僅有的兩樣非內臟的食材——整雞和豆腐,前者也被塞進了豬肚裡,後者則被切成了細絲,對應了和“滿腹珠璣”同意的“滿腹經綸”,也不算離題。

不過,這桌菜在龍門宴中屬於下品,沒什麼珍稀食材,唯一稱得上珍貴的西施乳,也是用的養殖貨。

但歐兆豐還是毅然選擇了這套菜。

這並不僅僅是因為費南勸說的緣故,還因為歐兆豐相信,廚藝更考驗的是廚師對食材的理解。

廚師對豬的熟悉超過任何一種走獸,對雞的了解也超過了任何一種飛禽。

珍稀食材固然有它的特殊性,但對於廚師而言,製作普通食材,絕對是更加得心應手的選擇。

歐兆豐並沒有動手,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熊掌的主菜上。

和黃榮不同,因為滿漢樓的熊掌是用普通食材壓製拚湊的,他需要格外注意火候,十分耗神。

廖傑在帶著嘉慧、趙港生等幫廚製作其他九簋菜品。

他拿著一柄小刀,將鮮雞從腋下開口,三下五除二便取出了整副骨架。

隨後,他將雞頭連同脖子,還有雞爪、雞屁股等邊角料斬去,隻留整雞。再將炒香的白胡椒粒裝在布包裡,連同蔥薑、北芪、黨參、紅棗、桂圓、枸杞等配料一起塞進雞腹內,將雞腹撐起,然後囫圇塞進洗乾淨的豬肚裡。

用細繩將豬肚紮緊,廖傑將其囫圇塞進一個大砂鍋裡,再倒進熬好的老母雞湯,直到沒過豬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