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懷疑上了,那麼調離身邊,也就顯得合情合理了。</p>
“你猜得沒錯。”皇帝沒有否認,“調你去中軍都督府,是有一部分這個原因在。但在那之前,還做了許多事。在秘密調查完王、江兩家之後,朕又傳了兩家的家主攜卷進京。在那次的召見裡,朕確定王、孫兩家尚無二心,同時他們也表示,從未聽說過還有第三道鐵券。此時距離朕收到了匿名奏折時已過去半年。除了朕獨自默默地求證,再也沒有半點線索冒出來。直到不久後的中秋來臨。</p>
“先帝的冥誕是在九月,中秋宴上,禮部眾官提及先帝冥誕祭祀之事,祭祀自然有人操辦,但須朕親擬一份祭文。朕寫著寫著,就想到了放置曆代君王手卷的翰玉閣。如果第三枚鐵券真的存在,那麼昔年留存下來的文書一定有跡可遁。太祖皇帝沒有理由賜了這枚鐵券下去,卻不給後人留下任何線索。</p>
“朕以緬懷先帝功德為名,接連前往翰玉閣搜尋了半個月,沒想到,朕沒有發現這第三枚護國鐵券,卻意外發現了這份朕從來沒有見過的礦藏載錄。”</p>
那道被傳閱過的黃帛,如今又被展開到了眼前。</p>
皇帝指著上方內容:“這上麵的玉璽,正是太祖皇帝在清平五年至清平七年間使用的。隨後的一份礦藏載錄是清平八年年末,因此,那些礦藏被剔除掉的時間,應該就是六年至八年間。”</p>
事實上,不管是具體哪個時間,這些被確定的礦藏都是在太祖皇帝手裡被剔除的。</p>
那麼,太祖皇帝又為何要這麼做呢?</p>
“後來呢?”鎮國公沉默了一陣後問,“皇上又是怎麼決定整頓兵部的?”</p>
“看到這道黃帛的時候,朕當時就覺得有異。後來幾番比對,再確定也沒有了。那剔除的礦藏究竟分布在何處?為什麼要剔除?朕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下旨給太子,讓他接手監管各省礦藏。另一方麵,朝廷礦藏都是有官府駐軍的,涉及到兵部。朕便又暗查了兵部部分官員近年的行跡,果然發現有些人並非表麵那麼清正廉明。不過時間有限,朕查到的還隻有些皮毛,但此時距離薛容一桉剛過去年餘,朝中失去一位閣老,連帶著又損失了許多官吏,朕得穩定朝局。</p>
“就如同你先前所說,朕對遞送匿名信的人持有懷疑,又實在抄抄兵部的底,於是就把你調去了中軍都督府。所以除了揪出兵部的貪官,如果常蔚還未暴露的話,你不久就會接到朕命你密查各省礦藏實數的旨意。”</p>
鎮國公俯身:“臣懂得了。”</p>
韓陌也恍然道:“臣記得當初被羅智告禦狀後,皇上也暗示臣了一些話語,莫非,臣被調離東林衛,也是皇上的一步棋?”</p>
“沒錯。”皇帝眼中露出了一些讚賞,“你本來的任務,就是去做你父親手上的那些具體的事情。他在中軍都督府的一舉一動太紮眼了,不宜有具體動作。當他攪渾了水,正好你就可以順勢而為,事實證明你表現極好,不但沒闖禍,反而揪出了羅智,陳家,方枚,乃至常蔚等等這些人。你讓朕刮目相看。”</p>
這麼一誇,韓陌反而不好意思了,低聲道:“這也不是臣一人的功勞……”</p>
</p>
</p>:,,.,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