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傑是旅歐大軍裡最後一個返回國內的球員,但他帶回來的榮譽要比其他人加起來都多。
這個夏天已經沒有什麼大賽,但他要閒下來當然不可能。
國內第一座“吳傑足球學校”幾天後就要剪彩,屆時將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招生。
他打算先從各省市招收60名學員,年齡段暫時分成9-10歲、11-12歲、13-14歲三個,將來還會增加15-16歲和17-18歲的年齡段。
現在這批學生將從各個體工大隊推薦的適齡天才裡挑選,現階段當然要吃國家紅利,否則根本不具備成立學校的規模。
這些學生在畢業後會返回各省市的隊伍,這麼看他的學校更像是國家體校,還是賠錢幫彆人培養人才的那種。
所以考慮到吳傑在體育領域的影響力,自然是每個名額都讓這些體工大隊爭破了頭,全都把最天才的好苗子送了過來。
而從明年開始,他還會陸續在廣州、上海、重慶、大連、濟南、青島、武漢、長沙、廈門、西安、昆明、南寧、烏魯木齊等地開設足球學校。
他希望到八十年代末的時候,這些足球學校每年的招生規模能達到千人級彆。
吳傑這麼做是不打算過多占據國家資源培養人才,因為他想明白了中國在複興階段不可能分出資源照顧足球和籃球這種東西。
需知道連學醫都無法救中國,那麼足球、籃球、拳擊、唱歌、漫畫這些東西,難道就能救中國嗎?
這怎麼可能呢,一個國家的足球要想強大,要麼它已經是發達國家了,那時優越的社會福利,足夠的中產階級,才可以支撐大量年輕的孩子追逐數理化之外的夢想。
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上升通道被封死了,沒有高到天的聰明才智,沒有超越常人的運動天賦,你就不可能翻身的社會。
南美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國家,以及歐洲和北美洲的黑人群體,他們就是這樣的情況。
那裡不像中國全民精英教育,大部分人沒有高考可以改變人生,那麼純看身體天賦的“運動員”就是少數可以擺脫貧窮的途徑。
所以南美洲的貧民窟裡會有那麼多光著腳踢出來的足球明星,美國會有那麼多從黑人社區走出來的籃球明星。
中國這兩個途徑都不具備,如果想要在國家完成複興前將大球類運動帶上巔峰,將影視漫畫音樂這種東西也搞上來,那就隻能靠他和工具人們人為的開出一條路了。
**十年代,吳傑希望能把體工大隊的青訓係統和專業體校搞好,再輔以他和工具人們建立的專項學校,暫時足夠培養人才了。
原本他是希望把校園運動搞出來,利用校園足球、校園籃球來培養人才。
這樣他就能建立一條依靠體工大隊的青訓體係、體校的專業訓練、工具人所建的專業學校,以及中小學的校園體育,共同組成一條寬闊的人才輸送通道。
但隨著國內的足球氣氛逐漸狂熱,他指導這樣做肯定會和高考搶人才。
這就是蛋疼的地方,吳傑絕不讚成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因為他選擇了體育。
現在他和工具人們在中國掀起了一股全民體育浪潮,但這未必是什麼好事,因為國家的經濟還沒到這個階段,中國人根本還沒到玩得起體育的階段。
如果一不小心讓馬偉明這種人跑去踢足球,那他拿多少個世界杯冠軍都彌補不了損失。
所以校園足球還搞不搞?這成了困擾他的大問題!
老實說,學習可要比體育枯燥多了,也辛苦多了。
吳傑仔細回憶一下,就能想起他當初上的那些體育課,隻要體育老師讓學生玩起籃球和足球,那大家肯定是都玩瘋了。
如果體育課不是最後一節課,那玩到滿身大汗,臉色通紅的學生們,接下來的幾趟課都無法集中精神。
小學倒還無所謂,如果是中學和高中,那晚自習都彆想上了,因為劇烈運動後晚上肯定會發困。
吳傑不得不承認,與高考比起來,體育課真是沒有存在的意義。
日本能搞校園足球,那是因為有資本,人家就算搞快樂教育都不會在短期內出大問題。
但是中國玩不起,他們也沒資本去玩。
這與富人家的孩子可以一邊學一邊玩,但是窮人家的孩子必須拚命學習一個道理。
他當然可以說“校園運動”是以鍛煉身體、培養團隊意識為目標,但真放開了還會是這樣嗎?
參考未來很多無良媒體都在說:讓孩子有節製的玩電腦和手機,隻要每天不超過一小時,那反而能鍛煉孩子的手腦眼。
但是吳傑可以肯定,這麼說的人不是收了錢,就是收了錢!
因為連大部分成年人都做不到這種節製,你能指望十幾歲的孩子做到嗎?
所以學習就應該是學習,不能搞什麼足球和籃球,就連乒乓球也不能搞。
這就是吳傑的看法,一所正常學校裡的體育課,就該隻有一個項目:跑步!
除了這項運動外,其它運動都沒有意義,一個都不應該安排進來。
如果想鍛煉身體,那跑步就夠了。
但這樣一來,他就需要“體校”,以及他和工具人們所建立的學校頂上去。
吳傑現在隻能從這方麵入手,“體校”完全可以與“技校”一樣!
他希望從初中開始,學校就該勸退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
現實裡其實就是這樣,中學的最後兩年老師就會開始勸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轉到“技校”。
吳傑希望從初一就開始啟動這個勸退程序,並且在“技校”外再加一個“體校”,這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
反正這些到了初中成績依然倒數的學生,要麼是沒有學習天賦,要麼是太懶,要麼就是整天打架逃學的壞學生。
老實說,無論哪一種,這樣的學生繼續學習下去絕對是浪費時間,也浪費國家的資源。
所以讓他們一部分去技校,一部分去體校,一部分拉去人道毀滅,最能符合國家利益。
至於初中才開始練體育,這個年紀晚不晚?
吳傑表示:當然不算晚!
初中一年級大概是12歲,那麼從12歲或13歲被勸退,實際上依然來得及練體育。
足球領域最適合練球的年紀是7-13歲,籃球則是10-15歲,大部分運動從十二三歲開始練都不晚。
歐洲每個時代都有不少十四五歲才開始進行職業訓練的足球明星,美國的nba裡更是有一大堆從高中才開始接觸籃球的明星。
所以十二三歲開始職業化練球並不算晚,況且還有另外三條通道可以培養人才,這樣組合起來的“人才輸送通道”至少比原本位麵強多了。
這也是不與高考搶人才的前提下最好的辦法,否則他寧願斬去這一條通道。
這次他回國除了要處理足球學校的事情,第一屆“中國足球青少年夏季訓練營”也會在7月份開始進行。
這兩件事並不衝突,完全可以同時進行。
他的訓練營招收的是14歲-18歲的適齡運動員,吳傑希望從這些半成型的球員裡挑一些未來可用的人才。
如果真有可以培養的好苗子,他自然會花錢提升他們的天賦。
這些人即便86年世界杯派不上用場,90年世界杯也能擔當大任了。
吳傑為這部分的花銷預留了十萬點,這已經不算多了,要知道在足球上的投資回報率最大,真為了利益最大化就應該至少把一半點數都投在足球上。
但這麼做與他的初衷不符,他還是希望見到不同領域的天才運動員問世。
6月9日,吳傑的第一站依舊不是國內,而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