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采用撞擊作戰的是蘇聯誌願飛行員古賓科!
在這場空戰進入尾聲的時候,
古賓科發現了一架日軍九六式戰鬥機,馬上駕著伊16追了過去。
繞到敵人身後時,古賓科扣動了扳機,機槍卻沒有響--他的子彈已經打光了。但是古賓科並沒有打算放掉這個敵人,而是準備生擒他。
日本飛機加大了油門想跑,無奈速度沒有伊16快,古賓科很快追上,與其比肩飛行。
日本飛行員顯然嚇壞了,古賓科打著手勢威脅他,讓他朝武漢機場降落,他順從地點頭答應,並且駕機轉向。
沒想到,剛準備降落,日本飛機忽然加速大角度拐彎,企圖逃跑。
這一下把古賓科惹急了,當即利用伊16的速度優勢,居高臨下向日本飛機撞了過去。
按照古賓科的想法他當時是想撞壞敵機的尾翼,結果稍稍偏了一點兒,伊16的螺旋槳打在了日本飛機的機翼上,直接把它的右翼切掉了。
古賓科感覺自己的飛機抖了一下,日本飛機就翻著跟頭掉下去了。
伊16的螺旋槳也變了形,但還是載著古賓科安然落地。
地麵上所有看著這場空戰的中國人,包括那些蘇聯飛行員,全部都看得目瞪口呆。
空中拚刺刀嗎?
“真是一個瘋子啊!”
就連阿納托利斯基上校也都忍不住喃喃發出了一聲呻吟。
瘋了,這幫家夥真的瘋了。
可瘋的真是他媽的太精彩了!
孟紹原也算是真的服了。
都說老毛子不怕死,尤其是那些飛行員,更是把飛行、作戰當成了一場自己的個人秀,可親眼看到了,那份震撼完全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
但是,這種空中拚刺刀的方式有好有壞。
有了古賓科這個先例,不少飛行員都開始利用蘇聯戰機比日本戰機“更耐撞”的優勢,在子彈打光的情況下主動撞擊敵機。中國飛行員很快也有樣學樣起來。
不過,在高速飛行的碰撞中,“更耐撞”的一方也不一定能夠次次占有優勢。
中國飛行員陳瑞鈿就曾駕機撞擊日本飛機,敵機撞毀了,他的飛機也失去了一個機翼,隻能跳傘。
同樣采用了這種大無畏舉動的還有中國飛行員陳懷民,他的飛機也同時被毀,他被迫跳傘,傘降過程中被日本飛機掃射身亡。
沒有百戰百勝的方法,隻有在不斷的戰鬥中學習成長。
碼頭,已經被嚴密封鎖。
大批荷槍實彈的特工,嚴禁閒雜人等靠近
十多輛轎車、卡車呼嘯而來。
甫一停穩,又是一大群的特工紛紛從轎車上跳下。
“紹原。”
一眼就看到是毛人鳳親自帶隊。
身後,情報科科長何芝園、行動科副科長王南星這些軍統要員全部到了。
“毛秘書。”
孟紹原和他握了一下手,隨即放低聲音:“先把俄國人弄走,老板還在船上。”
說著,轉身對阿納托利斯基上校說道:“上校先生,到這裡,我的使命已經完成,從現在開始,由毛先生負責你在武漢的一切。”
“謝謝你,孟先生。”
阿納托利斯基給了他一個大大的熊抱:“謝謝你在上海對我們的照顧,謝謝你一路上對我們的保護。孟先生,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見到你,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之間的友誼。”
“上校先生。”孟紹原認真地說道:“如果你真的還記得我們的友誼,請在空中以我的名義幫我擊落一架日本飛機。”
“我會的!”
阿納托利斯基鄭重其事的做出了自己的保證。
1938年8月10日,阿納托利斯基上校終於飛上了中國的藍天,與日機展開決戰,空戰的15分鐘後,他擊落了第一架日機,並且大吼一聲:
“為了孟!”
為了孟!
阿納托利斯基上校一直在中國戰鬥了整整三年。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閃擊戰,兵分三路突襲蘇聯。
蘇聯誌願航空隊的飛行員們被召回祖國,參加衛國戰爭。
他們把自己的戰機留給了中國。
同時留下的,還有200多名蘇聯飛行員的生命。
他們長眠在了這片陌生的土地上。
1942年10月,阿納托利斯基上校於空戰中陣亡。
這是一個英雄,無關政見、黨派、意識,他用自己的勇敢,默默的守護了中國的天空整整三年,無論未來兩國的關係會何去何從,至少他為這片土地儘到了自己的忠誠。
他的名字,也會永遠的被中國人民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