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的才子見即將公布詩作,心情驟然開始緊張起來,畢竟三位大儒把這八首詩抬舉得如此之高,被選中者自然可以一舉成名,這又怎能不讓這些才子心動和緊張。
李翰清了清嗓子,然後展開一卷宣紙,隨著宣紙慢慢展開,台下才子的心也已經提到嗓子眼裡了。
李翰再次欣賞了紙上詩作,然後緩緩說道:“首先公布辛桌勝出的詩作。”
台下八桌,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保命名,辛桌便是最後一桌。
這時坐在辛桌的才子神情各異,但每一個人的心跳都不由自主加快了許多,仿佛要跳出胸腔。
李翰繼續說道:“辛桌所作詩題為春雨,獲勝的詩作全詩如下,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當李翰念完此詩後,台下的才子立即變得鴉雀無聲,他們都是才學出眾的人,聽到這詩後,不免心神激蕩,在心裡又細細默念了幾遍,更覺得意境悠長。
片刻之後,終於有人忍不住高聲讚歎,引得眾多才子隨聲附和,然後目光紛紛看向辛桌,想知道是哪位才子有如此才情,寫出這樣一首妙絕的詩來。
坐在辛桌的才子也忍不住麵麵相覷,然而卻無一人站起來。
李翰還以為此人謙虛,麵帶微笑看著辛桌的才子,笑道:“這首詩是哪位才子所作,現在請上台一見。”
縱使再謙虛之人,此時有大儒誠心相邀,自然也會上台相謝。
然而李翰此話說出之後,辛桌的才子卻無一人起身,倒讓場麵尷尬無比。
李翰此時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他再三邀請,這作詩之人卻不顯身,很明顯在恃才放傲,沒有把眾人放在眼裡。
他的目光再次掃過辛桌的才子,發現每一位才子都顯得茫然不知所措,未見有人心高氣傲。
這時李翰突然發現辛桌少了一人,便笑道:“辛桌還有一才子到哪裡去了?”
既然無其他人應答,這詩定然就是此人所作,因此李翰才有此一問。
這時辛桌的一位才子起身說道:“回夫子,我們這桌隻有九人。”
“隻有九人?”李翰疑惑道。
那才子點頭道:“我們這一桌從詩會開始時便隻有九人。”
“那此詩是你們其中哪位所寫?”
九位才子左顧右看,最後紛紛搖頭,表示此詩非他們所作。
一時之間,詩會的氣氛變得詭異起來,如此妙作居然無人認領。
李翰突然叫道:“向良。”
向良立即在台下閃身出來。
李翰吩咐道:“把此詩原作拿來,我倒要看看是哪位才子如此心高氣傲,不願現身。”
不一會兒,向良拿著一卷宣紙跑向李翰,然後雙手遞上。
李翰展開宣紙,孫承義和謝寧安也忍不住把頭湊了上去。
宣紙上寫的正是此詩,不過字跡雖然英氣勃發,但很明顯是女子所書。
三人心中疑惑,目光一齊看向了落款處。
隻見落款處寫著:
將軍府,蘇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