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醉:這不是想隨便找個話題聊聊嘛……
墨珣這麼說完了之後,林醉反而沒有再開口說話。
等林醉頭發都乾了之後,洛澗便也不敢再在屋裡過多停留,以免影響了兩位主子恩愛。墨珣已經坐在這邊等了林醉多時,如果他再這麼沒有眼力見,怕是日後就要被趕到外頭伺候了。
待到屋裡伺候的人都離開了之後,墨珣仍是繼續盯著林醉,一言不發。
林醉納悶,“怎麼了?”
“昨天你答應我了,今天要再穿昨天那身,但是你沒有。”
林醉飛快地眨眨眼,微微笑了起來,伸手去勾墨珣的手,“那我現在穿?”
墨珣搖搖頭,“現在不穿。”
林醉遲疑,“那……”
“現在要脫了。”
墨珣在林醉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就伸手將他身上的襖子解了。
反正今日時間還早,墨珣有的是時間讓林醉淺斟低唱。
*
考課結束之後,自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墨珣所在的翰林院雖說平日裡是一股清流,但到了這種時候,也是人心浮躁了。
原先,“墨珣沒有為父守孝”的事,完全可以算作是一生的汙點。皇上就算是將墨珣轟出懷陽,讓他永世不得進京也都不為過。但皇上重拿輕放,那其他人自然也就不敢再提。而且,墨珣雖然之前沒有為父守孝,但之後也補上了,勉強倒也說得過去。
儘管這次考課也有人提起這事兒,直說是墨珣自身的修養不行。
但也有人說,皇上尚且沒說什麼,如果他們這會兒再挑起,可不就是在質疑皇上當初的決斷嗎?
原先新科狀元就授的是翰林院修撰,墨珣雖然時隔三年再度進京,但翰林院修撰一職也是皇上親口授予的,他們這時候舊事重提,難不成還要秋後算賬不成?
要說墨珣在翰林院編修年史,無功無過,完全可以讓他繼續在翰林院乾。但偏生就還被皇上欽點為使臣,出使過雅礱,送了五翁主和雅礱大王成親……一路上沒有出什麼差池。
再加上,此次,大周與雅礱還開始了官方通商,那可與以往的小打小鬨不一樣了。
五翁主的這次和親也算得上是為大周與雅礱加強彼此友好往來出了一份力。
而翁主已經出嫁,隨行也就墨珣這個使臣回來,這樣的功績也隻能落到墨珣身上。
也不是沒人眼紅。
但宣和帝指名點姓,讓墨珣去,還賜了尚方寶劍,其他人能怎麼辦?奏折倒也上過,但卻石沉大海,宣和帝連在早朝上提都沒提過,就跟壓根沒收到奏折似的。
如此一來,大臣們也就都知道宣和帝的態度了。反正使臣和欽差,非墨珣莫屬。旁人除了眼紅,也不能咋地。
越國公所言不錯,最終吏部出的考課名錄,非但沒有貶了墨珣的官,反而讓墨珣成了正六品的大理寺丞。
墨珣原先的翰林院修撰為從六品,此時轉為正六品,倒是升了官了。
倫沄嶽則是被安排去了國子監。
至於馮維正、盧文客這些與墨珣同榜的進士仍在翰林院當值,倒是沒有調動。
得了消息之後,翰林院的同僚們麵上都是在恭喜墨珣升官的。
如果按照墨珣的脾氣,那自然是欣然接受,但做官畢竟跟修士不同,旁人最瞧不慣的便是彆人風頭正盛、鋒芒畢露。
墨珣耐下性子,連連“哪裡哪裡”。同升官的就說“同喜同喜”,還需得將人捧上一捧;維持原樣的表示感謝便是;萬一要遇上那些個被降職的,更不能表現出春風得意的樣子,隻會引人記恨……
墨珣在徽澤大陸尚且都不需要這樣去鑽研人際往來,現下入了仕,接觸的凡人比以往更多,需得處處小心經營。稍有不慎,不知道哪句話說錯引人記恨,最後落得個滿盤皆輸就慘了。
現在是有越國公在前麵為墨珣頂著,墨珣的壓力還沒那麼大,可越國公年紀也漸漸大了,總不能一輩子為墨珣遮風擋雨。
而且,叫墨珣看,就宣和帝那樣,繼續服用烏香,怕是要不了幾年,身體就會給敗光了。
彆看幾位王爺平日裡同氣連枝、兄友弟恭,隻要哪天宣和帝一閉眼,他們不殺得頭破血流才有鬼了。
墨珣對倒是心知肚明,可越國公並不偏向哪位王爺,倒讓墨珣不好隨便就站隊。
最關鍵是,朝臣站隊,難保宣和帝會不知道。
一個皇帝還在位的時候,手下的人已經開始為自己另謀出路、鋪後路,作為當權者,宣和帝難道心裡不膈應?就算礙於君臣之誼,沒有動他們,但心裡總歸是有個結的。
就拿墨珣來說,如果他的大弟子一天到晚往九天峰跑,就算沒什麼事,那墨珣心裡也會不痛快。
此次升官,墨珣麵上歡喜,心裡仍是不敢掉以輕心——五翁主身死在前,他如果再不謹言慎行,小心謹慎,怕是哪天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