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第 300 章(2 / 2)

按照墨珣之前對宣和帝的推敲,知道他一直都想當一個長長久久的皇帝,並不想立太子。但密旨裡頭,不可能什麼都不寫。隻是除了宣和帝之外,沒人知道密旨裡寫的是誰罷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原本還大剌剌站位的朝臣們紛紛將頭都縮了回來。

哪怕之前已經暴露,現在卻仍是安安分分地低頭效忠宣和帝的。

墨珣雖不急著站位,但卻也急需拿出一定的成績來。

不然的話,宣和帝一旦駕崩,新皇登基,自然是重用那些原先就附庸自己的臣子,斷然不會接受一個中途湊過來的墨珣。

他需得坐到一個無可取代的位置,或是做到一個無可取代的程度,這樣才能在雲譎波詭的朝堂之中活下來。

再者說了,像穆孺其那樣的人,按律就該死刑,卻因為他是年太尉的親戚反而從輕發落……

莫說墨珣眼裡不揉沙子,就算他真能揉,那也絕不揉給這種作奸犯科的人。

也就是墨珣地位低,越國公又不願招惹年太尉。要是墨珣自己當到了三公,那也就犯不著顧慮這麼多了。

若說起越國公當初,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越國公雖然並未追隨宣和帝,但當時捧宣和帝上位的錢丞相和其他的一乾人等,卻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支持宣和帝的。

換句話說,當時的那一批滿朝文武,幾乎是沒有支持宣和帝的。

所以,越國公才能在這樣的環境下,位及權臣。

若是當初一大幫子人都看好了宣和帝能即位,為宣和帝出謀劃策又幫他鏟除異己……那說句實在話,今日的朝堂之中,不會再有越國公的身影。而越國公當日丁憂,就不會再有起複的機會了。

墨珣想做出一番成績來的事並沒有瞞著越國公,甚至還主動跟越國公商討起來。

越國公穩坐禦史台,知道朝臣的政績考核,也知道墨珣上一回的考核不過是沾光“使臣”的光。如果真要算,那墨珣在翰林院當值不過區區三年,期間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業績,再加上他身上還有個“不孝”的名聲,不說“升官”了,就說“調動”都是有些難的。

越國公琢磨了一下墨珣的話,心道:墨珣是年輕氣盛,自是要闖出一番成績來。若叫他靠著自己這麼守拙,他怕是不願。

兩人之前已經討論過幾次了,當時越國公因為擔心墨珣會卷入不必要的紛爭之中,便讓他不要把什麼事都往自己身上攬。現在看來,墨珣嘴上是應了,心裡還是不舒坦。

墨珣一看越國公的表情便猜測,他怕是想岔了。

如此一來,墨珣不得不仔細跟越國公分析了一下情況。

首先要提及的便是宣和帝的身體狀況。

越國公是親眼見到了林醺發病起來的樣子,而宣和帝服藥時間比林醺長,任他們誰都不知道宣和帝此時用藥已經到了什麼程度,每日需服用多少丹藥。“宣和帝會突然暴斃”這件事,並不是墨珣無的放矢。

隻是越國公還是十分謹慎地讓墨珣避開了這個話題。

雖然越國公府裡的下人大都是簽了死契,但侍衛卻領的是俸祿,萬一墨珣的話被傳了出去,到時候就不是墨珣一個人遭殃了。

墨珣在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偵查過周圍了,知道周遭沒人偷聽,但卻並未跟越國公言明,隻是點點頭,跳過了這個話題。

宣和帝的子嗣並不算多,幾個皇子都被宣和帝派出去曆練過,可以說各個都是能乾事的。

可皇位隻有一個,宣和帝雖然心裡想培養幾個兒子,卻也不是培養他們來爭奪皇位,而隻是想讓他們以後輔佐新皇罷了。

幾個皇子各個有能力,誰又甘心俯首為臣?

再加上,他們各個的外族家怕是都有勢力,之前為了立儲的事,一個個都在宣和帝麵前現過了身,就是越國公自己也瞧見了的。

越國公知道墨珣分析得不錯,更是頻頻點頭。

他本想著墨珣年紀不算大,平日裡又十分懂規矩,對朝廷裡的一些彎彎繞繞或許知道得並不清楚,卻不曾想,墨珣還是個清醒的。

墨珣見越國公點頭,就知道他是認可了自己的話,而後又跟他簡單描述了一下自己現在的“位置”。

不能說越國公根基不算深,作為孤臣,本身就不能有什麼根基讓皇上有所忌憚。沒有根基的好處就是他能安安心心地當一個孤臣,壞處卻也十分明顯,日後出了什麼事,若是皇上被逼無奈、兜不住你,那你也就隻能以死明誌了。

越國公當下就明白墨珣是在為自己以後擔憂。雖然心中莫名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覺,但墨珣的擔憂顯然也不無道理。

“那你打算怎麼做?”越國公聽完了墨珣的話,總算是明白了他想做什麼。隻是宣和帝的密詔裡寫的是誰,根本沒人知道。如果要叫他打開來看,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祖父可有什麼高見?”墨珣活了這麼多年,卻是頭一次當官,雖然看似官居要職,但實際上卻又有諸多隔閡。甚至於,墨珣也不知何處才是能讓自己一展身手的地方。

越國公沉思片刻,“正如你所說,你根基淺,若想做出一番業績,還需得到地方上去。”

大多數的京官都願意留在京城,畢竟京城是天子腳下,離京城近就代表著會被皇上賞識的機會就更多。而且,若是被派到了地方上去,又沒能做出什麼豐功偉績來,不用等到第二次的政績考核,皇上就已經完全不記得這個人了。

若是在京城又沒什麼人脈,沒人能在皇上麵前提起,那這個人怕是一輩子再難出頭。

墨珣了然地點頭,“不過,政績考核才剛結束,怕是還得等下次。”

越國公認下墨珣這個乾孫子原先就是打算承歡膝下,但墨珣此時想要建功立業,那越國公也不攔著了。畢竟是自己的孫子,有出息了,他麵上也有光彩。

然而,想調去地方上也沒那麼容易。有些京官知道自己升官無望,便也一心想調到地方上。畢竟有句話叫“山高皇帝遠”,自己在地方上權勢滔天,隻要不乾出什麼太過出閣的事情,那榮華富貴自是享之不儘的。

不過,墨珣有一番抱負,想要建功立業的心卻是好的。越國公也並不想在這個時候打擊他,隻說是要好好為墨珣謀劃一番。

調任的事也沒那麼快,畢竟三年一度的考核才剛過,除非在下一次考核之前地方上又發生有什麼大事,否則的話還得等。而且,墨珣還這麼年輕,下次考核不成,那就再下次。

墨珣知道這件事沒那麼容易,畢竟越國公不是那種能夠隻手遮天的人,但林醺和宣和帝之間的關聯卻讓墨珣不得不防,還需得早作準備才是。

*

墨珣這邊剛跟越國公說完了宣和帝的身體狀況,擔心宣和帝不知何時會駕崩,可還沒等到宣和帝生病的消息傳來,錢丞相卻忽然病倒了。

宣和帝聞言,趕忙派了內監和禦醫前去探視。待禦醫回來之後,便說是錢丞相起身準備進宮點卯的時候,在台階一腳踩空,摔了一跤。

這一摔,就正好磕在了院子裡的石頭上。磕到了眼睛,這下壞了一隻眼,隻能獨眼視物了。

禦醫趕到的時候,錢丞相還躺在床上不住地“哎呦”。而右眼上滿是血跡,等禦醫為他清洗包紮之後,這才開始為錢丞相診脈。

這一切脈竟發現錢丞相已有中風的先兆,此次摔跤,正是因為頭暈目眩導致。而此時的錢丞相,不單是一隻眼睛瞧不見,甚至連半邊的身體都再動彈不得了。

這可嚇壞了錢丞相的家人及其黨羽。

雖說宣和帝是錢丞相的外孫,但許多人都知道宣和帝對錢丞相其實並沒有多少孺慕之情。而錢丞相官居要職,這麼中風,竟是讓許多人措手不及。

錢丞相雖說年事已高,但尚能稱得上一句老當益壯,病倒之後,宣和帝也數次派人探視,連帶著太醫院都連軸轉了幾轉,但卻也無能為力。

初時隻是半側身子動彈不得,之後便演變成了無法言語,現下隻能以一側的肢體示意。坐起之後也無法執筆,手顫得厲害,竟是連個碗筷都拿不住。

禦醫時常出入丞相府為錢丞相診斷,但除了為錢丞相緩解身體的僵化之外,並無彆的良方。

禦醫們心知肚明,錢丞相怕是就到這裡了。

跟丞相的家人說起的時候,禦醫們也是含糊其辭。可回到了宮裡,宣和帝問起,他們便也隻能實話實說了。畢竟太皇貴君是錢丞相的親生兒子,而宣和帝又是錢丞相的外孫……有這麼一層關係在,他們也不敢有所隱瞞,就擔心脖子上的腦袋會搬家。

“醫不好了?”宣和帝也是驚訝,卻沒想到錢丞相這個病來如山倒竟是倒得這般快。

這些年他也沒少跟錢丞相較勁,可錢丞相畢竟在朝為官多年,也是乖覺,知道宣和帝心中忌憚,便在宣和帝麵前夾著尾巴做人。

哪怕是背地裡貪汙受賄、貪贓枉法,但明麵上這些事卻都並不經過錢丞相的手。

就算宣和帝想要抓人,那錢丞相也跟條泥鰍似的,滑不溜手,讓他總抓不著。

抓錢丞相這樣的大官,還是外戚,完全是個技術活。如果不能一竿子打死了,日後被他順著杆子往上爬,宣和帝怕是隻有氣死的份了。

所以這麼些年來,宣和帝哪怕再想錢丞相挖出來,卻也不得不顧慮一下在後宮的太皇貴君,和錢丞相的本事。

這下可好,錢丞相自己病倒了!

宣和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恨不得拊掌,但卻礙於禦醫在場,還是得收斂一二,不得不裝出一副悲慟欲絕的樣子。

太皇貴君知道了之後,也是難過得很,特意跟宣和帝知會了一聲,說是要出宮去看看。

宣和帝自然不攔,隻派了大批護衛陪同,這個陣仗倒是鬨得跟回家省親一樣大了。

待太皇貴君回宮之後,宣和帝便又問起了錢丞相的狀況。雖然他之前已經聽太醫說過一次了,但太皇貴君畢竟親自去探視過,自己若是不問,反倒顯得不近人情了。

禦醫都搖頭了,太皇貴君能說出什麼?難道他去瞧一眼就能把人給瞧好嗎?

想到這裡,太皇貴君又是鼻子一酸。“我記得,早幾年昭瑾出嫁的時候,雅礱那邊是不是有送了什麼聖藥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