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禧在心裡嘟囔了幾句,輕手輕腳買過門檻繞到吵的正開心的老大人們身後,氣鼓鼓的聽他們繼續埋汰人。
也就他脾氣好,換個人過來,禦書房就不隻是吵架了,非得打起來不可。
幾位尚書吵的正厲害,書房裡除了皇帝誰都沒有注意多了個人,其他人依舊吵他們的架。
其實也沒什麼好吵的,官場和商場聽上去兩不相乾,其實關係密不可分。水至清則無魚,人也一樣,朝中為官的大人們或多或少都和各地商幫有些牽連。
朝廷明令禁止八旗子弟經商,但是隻要不嚴查,那些以門下包衣的名義買鋪子做生意的就不會少,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情,幾乎所有滿洲勳貴都有這樣的營生。
宗人府和戶部正在商量逐步減少分配給宗室王親的銀錢俸祿,總得給他們留下口子讓他們自己養活自己,不然這筆錢一直從國庫出,現在還看不出什麼,再過個幾十上百年,宗室的人口一上來,多少錢都不夠他們花。
投胎是個技術活兒,他們已經比天底下大部分人幸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還是讓他們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吧。
工部是六部中體力活最多的部門,不過對工部尚書來說,他很樂意再多攬點活兒。
前些年南方不安穩,也沒那麼多商賈敢往北邊來,這些年天下太平,越來越多的商隊南來北往,很有必要把路修順暢。
海上的稅被戶部和新設的海關衙門把持,漕運那邊由漕運衙門把持,他們工部隻有官道上的稅關這一個肥得流油的差事,說什麼也得把前路上的障礙給掃平。
既然是民間自己籌錢,他們工部隻要派人去規劃路線,修路的人由當地官府征調民夫,如果這事兒真的能辦成,不出五年,願意來他們工部發光發熱的年輕人就能翻一番。
不說能和戶部、吏部比,至少不會和以前一樣在六部中墊底。
工部雖然累了點,但是他們都是技術型人才,一般人想來還來不了呢,哪兒輪到那些年輕人挑三揀四。
在其位謀其政,他既然當了工部尚書就一定會好好乾,他任期內肯定見不到官道四通八達的場麵,但是他的繼任肯定能看到。
京官和地方官不一樣,地方官一升遷或者調任,基本上這輩子都不會再有去那個地方的機會。
京官,尤其是六部尚書這種高官,就算調任也是在六部內部來回變動,不管他接下來去哪兒,繼任的工部尚書都得領他的情。
工部尚書琢磨的透透的,他覺得皇帝的意思也是支持修繕官道的,不然這些天不會讓傳教士去工部給營繕清吏司還有那些小吏講勞什子數學幾何。
工部,職掌土木興建之製,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
全國的土木、水利、軍械、礦冶、紡織等官辦衙門基本都是工部在管,除此之外,就是那僅有的一點插手關稅的權利。
工部下設四司,營繕清吏司,掌宮室官衙營造修繕;虞衡清吏司,掌製造、收發各種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鑄錢;都水清吏司,掌估銷工程費用,主管製造詔冊、官書等事;屯田清吏司,掌陵寢修繕及核銷費用,支領物料及部分稅收。
除此之外還有製造庫、節慎庫、料估所等各個,就是負責宗室和京城宮殿、彆院、各部衙門的修建,反正就是和工程沾點邊的基本都是他們的差事。
康熙這些年基本上把傳教士的本事摸的差不多了,遇到修繕宮室還有水利河工之類需要測量數據的活兒都會派個傳教士跟著,一邊是把他們自己的法子和傳教士的法子放在一起比較優劣,一邊是讓工部的官員匠人多學點本事。
技多不壓身,等明兒就算沒有傳教士也耽誤不了他們乾活兒。
書房裡的人完全沒有意識到房間裡多了個人,一個個吵的臉紅脖子粗。
其實也沒什麼好吵的,主要就是怕那些商人順著杆子往上爬,隻是修路也就罷了,怕就怕他們借著修路結交官員壞了以後的事情。
南邊的商人,各個都不是等閒之輩。
那些家夥結交名士,最好附庸風雅,有些商人本身就是讀過書的,寫詩作文都不在話下,而有些文人看重商人的有錢,為了錢財也樂得和他們詩酒往還。
徽商讀過書的居多,他們最出名的不是有錢,還有培養族中子弟科舉入仕,隻要家裡有錢就必定會傾舉族之力培養出一個當官的,如此一來,將來無論是和外人打交道還是涉訟公庭都有幫襯。
士人主動結交商人的情況不多見,但是如果雙方出自同族,這可就沒法講道理了。
誰都知道遇到事情該幫理不幫親,但是真的輪到自己麵前,大部分人還是幫親不幫理。
民間官商勾結的情況本來就嚴重,現在朝廷再上趕著給那些商人臉,他們還不得上天啊!
這個擔憂的確有道理,在商人眼裡,他們憑本事經營謀利,文人憑文化文字謀生,雖然路子不一樣,但是本質都差不多。
商人掏錢讓文人幫他們應景詩作,文人應酬動筆,有的是為了結交人脈,有的是直接收潤筆費,賣得越多,名聲越大,價格越高,收入越豐。
彆處的讀書人或許不屑於這種買賣,但是在江南,因為這種事情對他們而言稀鬆平常,他們不覺得和商人交往順便收潤筆費有什麼問題。
顧炎武、徐乾學這樣的人都給那些商人寫壽文、墓表墓誌,可見這種事情有多常見。
潤筆費,這和光明正大的行賄有什麼區彆?
隆禧抱著胳膊聽尚書們吵架,聽了一會兒隻覺得沒意思,進來之後又不好再走,隻能耐著性子等他們家三哥叫停。
正方辯手休息。
反方辯手休息。
現在有請裁判發言。
臭小子臉上的表情過於生動,用腳丫子想都能猜出來他在想什麼。
康熙招招手讓他到跟前來,“諸位大臣的態度你也看見了,有什麼解決問題的好法子?”
“沒有。”隆禧誠實的搖搖頭,“三哥您那麼厲害的人都想不出兩全之法,弟弟我就更想不出來了。”
康熙嘴角微抽,“那你怎麼不著急?”
“我急有什麼用?”隆禧抬眼看過去,感覺他哥這問題很是莫名其妙,“又不能因噎廢食,老大人們吵吵也就算了,還能攔著不讓底下辦事?”
“這倒是。”康熙挑挑眉,心道臭小子怪會躲懶,“得,那你在旁邊繼續聽。”
“申請提前離場。”隆禧悄悄舉手,不等皇帝開口問為什麼趕緊解釋,“老大人們不是覺得我鎮不住場子嗎,爺出去找個能鎮住場子的幫手。”
康熙扯扯嘴角,“鼇拜?”
隆禧眨眨眼,“有問題嗎?”
康熙:……
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