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
讀者:怎麼還在上課,我們要看賺錢賺錢!
作者:不要急,沒有誰會隨隨便便成功,前期準備就緒,賺錢的事會開始的。
來,跟我一起唱:“賺錢沒那麼容易,每件事有它的難題~”hr size=1 六月南方的早晨,溫度正好。
顧毓錚背著母親做的小書包沿著老舊的街道慢慢奔跑著,兩旁的樹木是前幾年移栽過來的的,現在看來已經有幾分枝繁葉茂。記得很多年後,這些樹木變得更高也更大,靜悄悄地佇立在時光裡。
因為已經提前和大院的保安做過登記,顧毓錚一路順暢地跑過大門,還頑皮地對門口執勤的保安敬了個不太標準的軍禮。小院就在眼前,趙靜雲已經打開院門等在那裡。
擦乾汗,洗完臉,趙靜雲帶著先去看了給她安排午睡的小房間,又參觀了書房、起居客廳等處,教學便正式開始。
秦振國和趙靜雲夫婦當年受的是傳統的華夏教育,後來留洋去的歐洲。
秦振國學的是語言與哲學,趙靜雲出人意料學的是軍工機械,現在教學生,也是從當初的六藝基礎教起。
“先祖堅持耕讀傳家,這耕,指的是農事,按現在的理解也可看為是安身立命的技能,讓你討碗飯吃的本事。這讀,說的是讀聖賢書,指的是讓你明事理,你年紀雖小,但舅公知道你天資聰穎能夠聽懂,既然說要好好學習,那就老老實實地學,先把基礎打好,將來不論世道如何變化,都能讓自己活得有滋有味。”
秦振國見識過的人多,並不會因為年紀而小看自己這新收的學生,上來就直接開講。
總結一句話就是:無論學多少東西,都要記得,學習的目的不是讓人拿去展示炫耀,而是為了增加自己內外的技能與修養。
君子有六藝,禮、樂、射、禦、書、數。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禮”。
後世很多人將禮儀看得比較淡,覺得那是性子直率的表現,反倒是遵守禮儀成了某些人口中的所謂“墨守成規、裝模作樣”。
趙靜雲為顧毓錚細細講來:“禮儀在某些時候就是種規矩,有些人覺得花時間練習是多事,可其實啊,這良好的禮儀素養養成以後,提高的是一個人整體的修養,同時也是一種生活中的科學,給人生活帶來便利。你看,就說這儀態坐姿,腰背挺直,不單是看著好看,還是符合人體的生理需求,減少脊椎承受的壓力。還有這走路不踢踏腿,不單看起來乾淨利落,也不會將地上的塵土泥水揚起。至於與人交往時的各種禮節,那更是體現出一個人的文明修養,做人先學禮,它倡導人們向善,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諧相處。”
就這樣定下要求,以後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按禮儀規範來,務必做到習慣的養成。
至於第二位的“樂”,音樂在古人眼中有陶冶情操、開蒙啟智的作用,現在年紀小,樂器還拿不動,就先學些樂理,等年紀大些再挑幾門樂器練習。
“射”是箭術,既能強身健體也能鍛煉眼力,還能加強人的專注力,老秦家延續這麼多代,在這方麵有他獨特的打磨方式,雖說現在弓箭已經被列為管製武器,但秦家夫婦想要讓自己的晚輩學習,還是能做到的。
後麵的“禦、書、數”也無需一一介紹,好好跟著安排學習就是了,等到基礎打實,將來看有什麼愛好,再來慢慢學。
充實而又快樂的求學生涯就這樣開始了。
一開始的課程都還算順利,到了箭術課,1米不到的個頭還是太小,秦振國就讓她先練習站樁,不是武者的馬步樁,是調節全身肌肉筋脈與呼吸循環的養生樁,位置就在院子裡的那棵梧桐樹下。
這棵梧桐不是後來道路兩旁常見的法國梧桐,而是正宗的中國梧桐,“鳳凰非梧桐不棲”的梧桐。
樹乾挺直,樹皮又綠又滑,木材是製作樂器的好材料。梧桐的花瓣在秋天種子成熟的時候萎縮成勺子形狀,種子就結在小勺子的邊緣,很是少見。
這樣的梧桐外婆住的院子裡也有一棵,現在又見到一棵,顧毓錚在樹下站著,思緒也不知胡亂散發到了什麼地方。
第一次就足足站了10分鐘才被叫停。
喝了口白開水略做休息,在下一門課開始前,趙靜雲提出了建議:“這女孩子站樁練箭到不是不行,總歸還是硬了點,我看啊,還是再加一門舞蹈課吧,這女性之美,還是剛柔並濟的好。”
好吧,課程又加一門。
對於這樣的安排,顧毓錚當然不會去反對,她隻希望學得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