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1 / 2)

“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

西漢時空當中,漢宣帝劉詢卻是指著鏡麵對著太子道:“如此,可懂?”

儒皮法骨,我漢家從來就不曾真正的將百家廢棄,不過是在將儒學提升為官方意識形態的同時,保留諸子百家之學。使治理國家的過程中,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糅雜並用。

太子搖頭,而後點頭。看著宣帝看似溫和的麵色,終是將口中那句我覺得董先生所說的其實並沒有錯給咽了下去。對著宣帝道:

“兒臣謹遵教誨。”

漢家自有製度在,從高祖劉邦到文帝、景帝、武帝等諸位天子,單純就某些方麵來說都可以算得上是刻薄寡恩之輩。

昭帝在位時間太短且朝政多為霍光之所把持姑且不言,宣帝本人雖生長於民間,但亦非是心慈手軟之人。在施政方麵,更多采用的是剛柔相濟的風格,霸王道雜之。隻是太子受儒家之影響甚深,總想著純用德政仁政,用道德來治理天下,而不施刑罰。

此前,太子便曾勸誡宣帝,應當選用儒生來治理國家,遭到宣帝訓斥。

隻不過,南園遺夢,故劍情深。

太子不僅僅是太子,還是宣帝於民間之時,同原配許平君之所生下。而不管是政治作秀還是真情實意,宣帝的道德水平儼然要比幾位先輩們高上那麼一線。如果不是萬不得已,宣帝其實並沒有廢太子的打算。

但現在,看著太子看似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盯著鏡麵,實則有些不認同的表現,宣帝不由得於內心中再一次思索:

將漢家天下交予太子,真的可以嗎?

始皇帝滅滅六國,從物理意義上建立了大一統。

漢武帝表章六經,開闡聖賢之學,則從精神上建立了大一統。

自此以後,神州大地上的所有統治者,所有有意於天下的存在,都將目光盯在了那個九五至尊的位置上。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如果不奪得整個天下,那麼又如何稱得上什麼雄主,算得上什麼雄才大略?

所以從一開始便不是儒家思想選擇了漢武帝,而是漢武帝選擇了儒家思想,選擇了董仲舒的天人感應之說,以及大一統、三綱五常等。並且將其偽裝起來,同法家思想相結合,形成一條具有漢家特色主義的道路。

因為要統一思想,所以漢武帝選擇最合乎他心意的儒家學說,並且將其裝點出來,成為官方意識形態的代表。但又因為儒家思想的局限性,完全的以儒治國並不可取,所以還需要法家思想相雜糅。

甚至於在這個過程中,還保留了諸子百家的學說。

但這道理宣帝明白,太子卻並不明白。又或者說,思想觀念與性格已經形成,再難做出改變。

固然同死去的原配之間再如何情深,但宣帝亦不得不承認,太子做為漢家天下的繼承者,或許並沒有想象之中的合適。

隻是宣帝既然叫太子一起前來觀看這圓鏡之中的畫麵,自是還存著父子之情,想要看看,是否能將太子的觀念扭轉過來,可謂用心之良苦。

圓鏡之中畫麵還在繼續。

折劍黃沙,天地廣闊兮,茫茫大漠之上,漢軍旗幟飄揚。

又有青年手持符節,走過長安鬨市,走過蒼茫大漠,渺渺黃沙。

從春到夏到秋再到冬,直到青絲白發,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

角聲揚,號令起,羊群奔跑匈奴人倉皇逃竄。烈酒灑下,遊子回到了故鄉,將士馬革裹屍而還。

【選明將,討不服】

【外則奮揚威怒,武義四加】

漢武帝時期的名將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娶衛子夫所帶來的帝國雙璧,SSR武將卡衛青、霍去病,還是叫後世無數文人為之扼腕的李廣,都是在這一時期大放光彩。甚至於張騫之所以鑿空西域,最開始的政治目的也不過是劉徹為了聯合大月氏進行滅胡,剪除匈奴。

但漢武帝之所做的,顯然並不僅僅是如此。

在那圓鏡之中所顯現,除了將軍射虎,由奴隸被提拔而起的統帥於萬軍之中揚手,身後甲兵如雲,以及雪亮的刀鋒揚起,有少年人鮮衣怒馬而來以外。更有異族的刀鋒之下,使者持節,從容自若,侃侃而談。

天漢元年,蘇武出使匈奴,因為暗中策劃綁架單於母親、殺害匈奴大將而被抓住,慘遭生命威脅。沒想到蘇武根本不吃這套,而是發出振聾發聵的辭令。

【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懸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你以為是這些小國不識抬舉,集體腦子抽風要殺害漢使激怒大漢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漢使都做了什麼?

接下來向我們走來的是史上最強作死外交天團——大漢使者,簡稱漢使。

首先,南越人殺害的漢使者是王後前男友,在南越王死後這對情侶重新攪合在了一起,並且密謀將南越獻給大漢。然後事發,被南越丞相呂嘉殺害。

但——

南越國本來就是始皇帝留下來的遺產好不!

人漢使和南越王後青梅竹馬,結果被南越王橫刀奪愛,他鄉遇故知,續個前緣怎麼了?有毛病?

於是漢武帝發兵十萬,攻打南越,斬殺丞相呂嘉和南越新王。

南越自此被從地圖上抹除,置九真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