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2 / 2)

“汝生不及貞觀中,粟米數錢無兵戍。”

北宋時空當中,淮南簽判任滿,將要回轉京師的王安石在路途之中,寫下如此詩句。

此為慶曆六年,北方大旱。

此詩名為《河北民》,七言。前六言都在描述生長在遼與西夏邊境,河北地區的宋朝普通民眾的慘狀以及社會現實。

至於最後一言,便是王安石剛剛之所寫下。

可惜你們這些百姓沒有生活在貞觀年間,沒有兵戈戰亂,生活安定,僅僅隻需要幾文錢便可以買下一鬥稻穀。

表達對百姓悲慘生活的歎息,以及對貞觀之治的向往,和對時政的批判。

自太宗文皇帝之後,皆思貞觀之治,物阜民豐,海晏河清。

【三代以後,治功莫盛於唐,而唐三百年間,莫若貞觀之盛】

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於是下一刻,出現在圓鏡之中的是唐朝太宗文皇帝一生當中,開疆累計750萬平方公裡,威令所行,東綜日本海,北逾西伯利亞,西被底格裡斯河,南極印度及海洋洲。

是修八部史書,神州正史二十四,占其中三分之一。

是修唐律,繼往開來,承前啟後。

...... ......

“盛哉,當賀!”

伴隨著圓鏡之中最後的文字落下,一幕幕鮮活的畫麵漸漸隱去,諸天萬界的無數時空當中,無數有此機緣見證此一幕者儘皆或撫掌而歎,或拍案而起,或擊箸而歌,發出如斯感歎。

但畫麵至此,並未完全散去。因為在那圓鏡當中,在那一幕幕盛景之後,相伴隨的是樂曲與舞蹈。

間或有畫麵穿插。

歌七德,舞七德,聖人有作垂無極。

唐初有《秦王破陣樂曲》,至貞觀七年太宗製《破陣樂舞圖》,後令魏征、虞世南等改製歌詞,更名《七德》之舞。

天街踏儘公卿骨,內庫燒為錦繡灰。

盛唐的榮光終究散去,黃巢之所率領的義軍攻入長安。

興衰百年,曾經輝煌顯赫的王朝迎來末路,各地節度使袖手旁觀。

唯有鳳翔節度鄭畋有心報國,但軍中的將領們見大勢已去,已然無心戀戰,隻想保全自身。

鄭畋急怒攻心,摔倒不起。

恰在此時,黃巢的使者上門招降。

於是將領們決定請使者赴宴,商討投降事宜。

宴中自不可無樂。

於是樂奏,將佐以下皆哭。

民間聞者無不泣。

使者不知,僅此一曲,諸將領已然誌移。

當晚,眾將齊訪鄭畋,刺血與盟,立誓為大唐而戰。

於是抽刀斬來使,決意與黃巢軍隊展開死戰。

由是,軍心士氣大振,在此後戰鬥之中大破敵軍。

壁上諸鎮齊震動,山河重整大唐旗。最終,黃巢盛極而衰,直至滅亡。而此一波,唐朝續命二十載。

那宴中的樂,是《秦王破陣樂》。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大明洪武皇帝所在的時空當中,伴隨著圓鏡之中的畫麵與樂曲最後淡去,朱元璋開口,說出這句流傳已久的詩詞。

但——

朱元璋伸忽然出手抹一把臉,看著手中的淡淡水跡,奇怪道:

“唉,咱老朱怎麼哭了呢?”

“這是高興的事啊,應當高興,要是咱老朱的大明......”

朱元璋忽然閉上了嘴,徒留下一聲歎息。

天下又豈有萬世不滅之王朝?

大漢如是,大唐如是,大明......

但,終究是不甘啊。

特彆是朱元璋心中,對於大明之後的朝代已經有所猜測。

“對了,上次三寶太監回來時說,海外諸國都稱呼我們啥來著?”

大明成祖皇帝之所在時空當中,看著圓鏡內有關《秦王破陣樂》這一幕的朱棣興趣亦不高昂。良久,方才問一旁的三兄弟道。

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見狀,趕緊扯大哥袖子的扯大哥袖子,戳大哥肩膀的戳大哥肩膀。

老大朱高熾上前,麵上老老實實的回複道:“唐人。”

又道,“唐人者,諸蕃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儘然。”

“哦對,唐人。”

朱棣點頭,繼而長歎:“唐人啊——”

諸天萬界的時空當中,如朱元璋、朱棣這般胸中意味難言的顯然並不在少數。

未幾,大秦之黑水龍旗飄揚,圓鏡之中,再度生出變幻。

風!大風!大風!

【德兼三皇,功過五帝】

【排名第一:嬴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