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等到雁門關之圍後,楊廣返回東都洛陽呢?
這個剛愎自用的帝王在看到人來人往的街市之後向著左右發出這樣的感歎:
“猶大有人在。”
你們看,這街市上還有這麼人,說明什麼?
說明朕當初殺的人還是殺的太少!
當是時,天下早已經是民忽沸騰盜賊四起。但就在這樣的節骨眼上,楊廣還是想要繼續死磕高句麗,還是想要巡幸江都,還是沉浸在自己千古一帝的幻夢裡不願意醒來,真正的麵對這個世界。
死磕高句麗需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所暫且按下不表,下江都所需要用到的交通工具龍舟水殿早在楊玄感之亂時被焚毀
。
但你以為楊廣便會因此而放棄?
天真。
詔江都更造,凡數千艘,製度仍大於舊者。
造船,給朕繼續造船,還要造比之前更大的船!
如此種種者,如何能不叫天下人為之心寒。
轉眼便到了大業十二年,恰如同掩耳盜鈴一般,楊廣向著周遭的近臣詢問天下盜賊的清剿情況。
宇文述當即報喜不報憂,表示天下盜賊很少,不足為慮。
於是楊廣將目光轉向一旁的蘇威。
蘇威本來都已經躲到了柱子後麵,就是為了不被楊廣點名。但現在————
於是隻好硬著頭皮上前,給出應對。
“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
老滑頭蘇威表示,這不是我分內的事情,所以我不是很清楚。但我前陣子聽說盜賊還在長白山一帶,現在聽說已經快到汜水。
言外之意,各地義軍風起雲湧,馬上就要打到東都洛陽。
楊廣不悅,拒絕接受這樣的現實。
但楊廣征高句麗之心不死,於是在不久之後,又向蘇威詢問討伐高句麗的事宜。
於是蘇威給出建議。
“今茲之役,願不發兵,但赦群盜,自可得數十萬。遣之東征,彼喜於免罪,爭務立功,高麗可滅。”
陛下你大可以坐鎮關中,發布詔令將各地的義軍和百姓赦免,而後叫他們戴罪立功,東征高句麗。
這樣既可以攘外,又可以安內,可謂是一舉兩得。
但楊廣卻覺得受到了侮辱,自己千古一帝的威嚴和夢想受到了質疑。
義軍?那是什麼,區區盜賊而已,彈指可滅。
高句麗?蕺爾小國,待朕集齊百萬大軍,定要叫其土崩瓦解,不複存在。
於是此後不久,楊廣最終將其祖孫三代除名。
此後,龍舟製成,楊廣更是題詩一首,不顧群臣阻攔,巡幸江都。
“我夢江都好,征遼亦偶然。”
這位剛愎自用了一生的帝王似乎終於放下那千古一帝的夢想,開始想要學曾經被隋朝滅掉的陳後主,在南方醉生夢死度過一生。
有
建節尉任宗上書極諫,勸阻楊廣表示不能走,被楊廣於朝堂之上當場杖殺。
楊廣最終踏上巡幸江都的路途。
隻不過此一去,便注定楊廣此生,再無法回轉。
“桃李子,皇後繞揚州,宛轉花園裡。勿浪語,誰道許。”
伴隨著旌旗搖搖,龍舟浩蕩,這位帝王離開東都洛陽的,是一首傳唱於當時的童謠。
同樣,昭示著楊廣此去命運。
【言賊者獲罪,敢諫者受刑,竄吳夷以避其地,虛宮闕以候聖人】
於是在接下來的畫麵與場景中,之所展現的是楊廣最後的末日。
大業十三年的四月,不是在造反,就是在造反路上的李密率領瓦崗軍圍逼東都洛陽,同時向天下發布檄文,曆數楊廣十大罪狀。
哦,這篇檄文便是經由此前楊廣所拒絕錄用的祖君彥所捉刀,可謂是雅俗共賞氣勢如虹,具有極大地感染力和號召力。
一個月之後,李淵在晉陽起兵。並且在同年的十一月攻入長安,擁立楊廣的孫子楊侑為皇帝,遙尊遠在江都的楊廣為太上皇。
楊廣已然感受到了自身末日的降臨,在江都行言當中,愈發的荒淫昏亂,銳意儘失,隻想沉迷於酒色。
偶爾清醒之際,則是攬鏡自照,對著蕭皇後和臣下開口道:
“好頭頸,誰當斫之!”
朕這大好的頭顱啊,又當會便宜了何人呢?
從一個處在上升期的王朝到烽煙四起遍地荒蕪,處處都是廢墟,處處都是屍骨。
楊廣那功過堯舜,想要成為千古一帝的理想在一點點的消亡,恰如同陽光之下虛幻且一戳就破的泡沫一般,顯得是如此的可笑。
但縱使是落得如此這樣的地步,他卻仍舊不願意清醒的麵對事實。更沒有那個雄心壯誌,想要將一切重整。
大業十四年,三月,楊廣命令修治丹陽宮,準備遷居到那裡。
“依不失為長城公,卿不失為沈後,且共樂飲耳!”
楊廣以為,他和蕭皇後還可以當陳後主及沈後,偏安江南劃江而治,接著奏樂接著舞。
但這又怎麼可能?
楊廣啊楊廣,直到這種時候,你都還不願意承認失敗,不知曉你究竟敗在了何處嗎?
大業九年,楊廣為了擴充軍隊,遠征高句麗,除了征發府兵之外,還曾招募新軍。
而這批新軍因為身強力壯驍勇善戰,所以又被稱之為驍果軍。
等到大業十二年楊廣巡幸江都之時,驍果軍已經是跟隨在楊廣身側的最後一支親軍。
為了拉攏軍心,楊廣曾以江都寡婦和未嫁女子強配驍果軍,使其留在江都。
但這支軍隊大多出自關中,思家心切,想要回家。
很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陪著楊廣偏安江南,就此遠離家鄉,再不複歸。
況且你楊廣想做陳後主,可考慮過這些跟隨你的將士否?
打工人在哪不是打工,我們又為何要為了滿足你的私欲,而背井離鄉就此遙望故土,有家不能回?
更不必說,你楊廣早就失信於天下人,便連=雁門關被圍之時自己親自許下的賞賜和承諾,都能輕易背離。
何人敢為你效死,哪個敢為你效死,又有哪個願意跟著你而離開?
不願意再跟著楊廣一條道走到黑的還有關隴貴族集團。
於是最終,在司馬德斟》等的策劃之下,煽動驍果軍兵變,推宇文化及為首,發動江都政變,弑殺楊廣。
天子有天子的死法,直到死到臨頭,楊廣卻仍還在問:
“我何罪至此?”
朕又有何罪過,該當如此?
於是有兵將馬文舉出,曆數楊廣即位以來的諸多種種罪過,並表示,民不聊生天下大亂,你的罪過何其之大。
但天下百姓、賤民的性命對於楊廣而言,又有什麼重要的呢?
因而不過是一句輕飄飄的"我實負百姓"之後,楊廣將矛頭對準了這些發動政變的人。
“至於爾輩,榮祿兼極,何乃如是!”
朕一直許給你們這些人高官厚祿,又有什麼對不起你們的呢?
既是如此,你們又為何要背叛於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