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1 章 十幾年的第一炮(2 / 2)

李玄霸隻是一個大齡高三生,對冶煉工藝了解不多。他隻知道冶鐵和溫度有關,建高爐有利於提升溫度,但高爐怎麼建,原料怎麼選,他一概不知。

他讓工匠嘗試用煤炭代替木炭,效果還沒有木炭好。

李玄霸也隻能胡亂猜測,或許是華夏的淺層煤炭雜質太多,不是優良的煤炭。

可惜袋鼠島實在是太遠,就算海運發展了,在工業革命之前,

從袋鼠島挖礦帶回來也入不敷出。

應該不會有人不知道,在工業革命之前,西方國家擴張殖民地是虧本的吧?

或許有貴族在擴張殖民地中富裕,但對於整個國家而言是虧本的。就算工業革命之後,大部分殖民地對西方國家也是虧本,所以他們才會大變賣。

比起殖民地,商品傾銷的非直接占領方式,才是西方殖民者摸索出的“可持續發展”擴張。

在袋鼠國沒有一個國家自發組織挖礦的前提下,大唐要自己派人去挖礦,怎麼都是虧的。

不過有優秀礦產的地方不僅袋鼠國,總有已經完成封建集權的國家有好礦。我等文明古國本就不喜歡野蠻,等海上絲綢之路打開後,大唐再進行和平互惠的雙贏貿易就行。

鐵炮行不通,李玄霸很早就考慮用銅炮。

他記得好像最初火炮製造也是用銅鑄造,曆史中一步一步爬的技能樹是有這麼爬的道理的,或許銅才是這個版本的答案。

但對於區區一個國公府而言,在大隋還強盛的時候收集大量的銅,恐怕就要被滅族流放了。

中原一直缺銅,所以銅是如同金銀一般的貴重金屬,不僅用於貨幣製造,武器製造就算進入鐵器時代,也摻入一定銅。

大隋還沒滅亡前,誰大量囤積銅,不是想造反嗎?

雖然他們能以鑄造佛像的借口囤積一定量的銅,但佛像再粗製濫造也得造出來交差,哪怕廢舊金屬能回收,研究火炮的進度也十分緩慢。

征伐天下的時候,李玄霸沒有精力繼續研究火炮。直到大唐建立,李世民才能動用皇帝的力量繼續支持火炮研究。

在縮小佛道規模,拆掉未經朝廷允許建造的小廟宇道觀的時候,李玄霸終於湊夠了足夠的銅。經過十幾年的經驗積累,再加上足夠多的資源和工匠,能夠用於戰場的銅火炮終於製造出來。

接下來就是怎麼把銅火炮從少數精英工匠手搓,變成能讓普通工匠也能一起手搓。

實驗性質的銅火炮是無法裝備給軍隊的,隻有工坊能製造後,銅火炮才有了實用價值。

要工坊製造,朝廷還需要大量投入。

在那之前,李玄霸要讓朝廷諸公看到銅火炮的威力,才好向朝廷諸公要人要錢。

要完成工坊製造,並將銅火炮裝備給軍隊,就不是他和二哥兩人能決定的了,即使他二哥是皇帝。

現在能鑄造的銅火炮的重量很大,幾乎很難在陸地上使用。唯一能讓它有“靈活度”的隻有大船。

李玄霸此次去占城國,正好試驗一下銅火炮的威力。

他雖然向朝廷申請了支援,但沒想到是陳鐵匠親自過來。

不過轉念一想,換做自己,哪怕病死在路上,也要親眼看到銅火炮用於戰場上。

這是陳叔十幾年的心血,陳鐵牛都沒有花陳叔這麼多心血。如果銅火炮有意識,恐怕銅火炮才是陳叔最疼愛的親生兒子,陳鐵牛這個真正的兒子是撿來的。

挨完訓

後,陳鐵牛拍拍屁股,神色恢複如常,一看就很習慣被訓了。

老爹不再訓人,陳鐵牛糾纏著老爹要先試發幾枚火炮。

去占城國之前,總要在海上試試,彆炸膛了。

他這話一說,氣得陳鐵匠隨手撿起不知道誰丟在甲板上的掃帚,追著他揍。

李玄霸又看了一次笑話,十分滿足。

其他跟著薛收來的工匠都罵陳鐵牛活該,絲毫沒把陳鐵牛這個潞國公當回事。

陳鐵牛不愧是朝堂上最沒存在感的國公。

可惜愛州到占城國的距離太近,李玄霸沒看多久笑話,就看到了占城國的海岸。

占城國早就接到消息,海軍已經在海岸線上集結了。

李玄霸拿著裝著水晶鏡片的望遠鏡,站在瞭望台上看了一會兒,笑道:“陸地上應該是他們國王的儀仗。看來他還是挺看重我這個大唐使臣。”

被親爹和工匠叔伯以“說了不吉利的話”為由,揍得鼻青臉腫的陳鐵牛揉了揉嘴角的烏青:“我先登岸,讓他們國王前來向大唐請罪。”

“登什麼岸?先打聲招呼。”李玄霸放下望遠鏡,“你不是想開炮嗎?隨意朝著船隻密集的地方打幾發。就算銅火炮的準頭再差,也能落一兩顆炮彈在他們船上吧?”

陳鐵牛瞬間嘴角不疼了,他憨厚地笑道:“好嘞!我這就去開炮!”

他走了幾步,回頭道:“二郎君已經玩過火炮了嗎?如果他沒玩過,知道我率先開炮,他肯定會找借口揍我。要不還是三郎君去?”

“能放出京的新奇玩意兒,你說二哥有沒有玩過?”李玄霸翻白眼,“快去。”

陳鐵牛蹦跑起來:“哦,好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