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穩自行車,周想對著從屋裡走出來的人,喊道:“張叔。”
“是想想來了?快進來,屋裡暖和。”
周想進了屋內,兩間屋子沒有隔開,順著四麵牆,擺了四張床。
周想在靠近門口的床邊坐下,掏出介紹信和證明,還有張裡安的畢業證。
“事情已經辦好了,讓裡安哥去劉鎮供銷社報道,元月一號就能上班了,三個月後考核過關,就能轉正,用心學,爭取一次考核就能過關。”
張加忠沒想到竟然給找的是正式工作,眼圈立刻紅了,“謝謝,謝謝,代我轉達對你媽媽的謝意,我知道這次肯定出了很大的力,我,我這心裡覺得虧欠了她。”
說著,眼角的淚水滑落。
周想暼見,心裡很感慨,生在這樣的一個年代,把正式工作和城鎮戶口看的太重要,仿佛是能改換門庭光宗耀祖的事情。
到了後來卻如同雞肋。
“好了,我回家去了,路太難走了。”
張加忠挽留,“不許走,你第一次來我家,怎麼能不吃飯就走呢?吃了中飯再走。裡康,喊你媽和你大哥回家,就說家裡有客人。”
張裡康快速的跑了出去,周想無奈,隻能留下,強行離開,會讓人覺得是瞧不上人家,連頓飯都不吃。
最先回來的是張裡安,當他聽說有客人時,就有感覺是周家人。
果然,是周家小閨女周想。
張加忠看到大兒子氣喘籲籲的跑回來,明白他的期盼。
“你想想妹子來送證明來了,明天你就去劉鎮供銷社報道,正式工作,不過三個月後要考核。”
張裡安的激動比他父親更甚,直接抱頭蹲下,那顫抖的肩膀,叫周想不知道該怎麼安慰。
難道告訴他,不必激動,十幾年後飯碗都打破了?
很久,張裡安才平息心情,站起身體,對周想鞠了一躬,“謝謝!真的很感謝。”
周想無奈的躲避著,重生回來自己總被人鞠躬行禮。
“行了,不要太激動,考核還需要你自己努力。”
張嬸回來,激動的去鍋屋做飯,周家一直幫著自家頗多,現在周家來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要好好的招待。
飯桌子上,隻有周想和張家父子,一碗鹹肉燉粉條,一碗炒雞蛋,一盆冬瓜湯,配上碎米飯。
周想見此,明白這已經是張家最好的招待了,所以,並不會客套的叫張家所有人一起吃飯。
她儘量的多留下肉,說粉條好吃,結果,離開的時候自行車後麵帶了一大捆的粉條,推脫不掉的周想隻能帶回家。
“紅薯粉條,張家自家做的,沒事的,農村不稀罕這個。”
周母聽小閨女說起張家飯桌上的事情,安慰她時這樣說的。
周想放不下心裡的沉重,前世真小孩的時候,張家飯桌上也從來沒有坐滿人,自己隻顧著玩,吃完就跑,如今看到張家吃不飽飯的困難,心裡覺得不是滋味。
前世不僅張裡安給自己烤紅薯,張叔還用紅薯熬糖做了芝麻焦切,騎車送到家裡來,隻因自己喜歡吃糖。
童年僅有的疼愛,竟然是張家父子給的。
張叔才五十歲出頭就去世了,胃癌晚期,也與家庭條件有很大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