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在尚書省逐一接見了兵、刑、工三部尚書。
刑、工二部,裴旻隻是大概了解了一些他們的情況,說了幾句鼓勵的話,便讓他們回去了。
刑偵與工程方麵的問題,裴旻不甚了解,也不胡亂指手畫腳。
關鍵的在兵部。
裴旻暫時不想動張守珪,並不意味著不會動。
風雨欲來的時候,往往是最平靜的。
張守珪養寇自重,就算沒有反心,也存著一定的私心。
而且東北的情況有些特殊,裴旻可沒有忘記安史之亂的開端便是東北起的。
兵部尚書正是裴旻的小迷弟杜暹。
杜暹臉色有些沉重,將手中的一份資料交給了裴旻。
“裴相,這裡確實是我們疏忽了,怎麼也想不到東北的軍需已達到了這個水平。”
裴旻接過資料,這是他在政事堂會議之後,特彆吩咐杜暹的,他準備安排監察禦史去遼東了解一些情況。在這之前,他也隻能通過兵部的反饋了解一些情況。
看著手中的資料,裴旻看了杜暹兩眼,說道:“這東北的軍械要的不少吧,軍械什麼的都快要追上河西、隴右軍兩軍今年的總和了。馬匹、重甲這些器械,也不少。都說河西、隴右是親兒子,我看東北軍在這方麵是悶聲大發財啊。”
杜暹苦著臉道:“這個,說實話,是屬下的失職。要不是裴相讓屬下查,屬下還真不了解這個情況。之前幾任屬下不了解,去年東北方麵申請兵部調撥一批軍械,他們那邊在打仗,要的數量也不多,該調撥的,也就調撥了。卻不想在某之前,幾乎所有的尚書,都不住的往東北運送兵器,細水長流下來,居然累積到了這個數字。”
裴旻也知這怪不得杜暹,廟堂這些年確實也存在這一定的問題,有些不穩定。
近十年來,兵部尚書這個職位,換了六輪,平均每一年半就要換一個。
有些情況不說在意料之中,卻也在情理之內。
裴旻並不否認隴右、河西軍是親兒子一說,李隆基在軍備上確實給了裴旻足夠的幫助。
不是要什麼給什麼,而是要什麼造什麼,都是最新最精良的兵甲。
但是自己並沒有浪費這些兵械,利用這些神兵利器掃平北患突厥,擊潰西匪突騎施,南破吐蕃攻取青海湖,穩定西域擊退阿拉伯……
這些軍備是給的值得值當的,但東北要了那麼多軍械卻無法徹底降服渤海國,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裴旻道:“直接傳消息給張守珪。就說今年的器械就不直接調撥了,讓他們整理府庫以舊換新。不將舊的退下來,新的不給。你們就沒有向他們討要損耗的兵器?”
杜暹說道:“幾位前任是不清楚,某是問過了。得到的回信是戰場損耗過大,部分遺失了。還有部分當成清理戰場繳獲的戰利品,分發給兵士,鼓舞士氣。”
裴旻高聲道:“這打仗損耗、遺失可以理解,我們都上過戰場,戰場上的情況,誰也唬不了誰。既然是次次大勝,大多折損的兵器都能收的過來。在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分發得勝的兵士,可以理解。可將己方的兵器也當做勝利品分發,這是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