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沂源乳虎 第十二章:雖在故鄉是他鄉(2 / 2)

大金豪強 司空楊炳 7991 字 10個月前

楊康道:“提高爐溫。”

金老歎氣道:“談何容易!我煉鐵打鐵一輩子,也知道提高爐溫可煉製好鐵好鋼,可哪有那麼容易辦到!”

楊康將手中的精煉爐圖紙遞給金老,說道:“金老你看如何!”

金老將圖直接過,起初是不以為然的態度,他玩了一輩子的鋼鐵,被個小孩說三道四,心裡其實是不太高興的,但看到圖紙後,臉色變得越來越凝重,似乎發現了什麼奇妙的東西。

老管家同金老一樣,心中其實也是不以為然,雖然楊炳所配製的焰藥威力有目共睹,但老管家認為那不過是運氣使然而已,實在是不相信,楊炳連煉鋼鐵也會,但見金老臉色越來越凝重。

於是問道:“老夥計,這圖紙真有什麼過人之處?”

金老卻沒有回答他的話,卻對楊炳說道:“用熱風吹氣,你是怎麼想到的?”

楊炳道:“我是去作坊見過煉鐵爐的,鼓風可以提高爐溫,但吹進去的風是冷的,自然也要降低一點爐溫,可如果把風加熱再吹進去,這部分熱量不就不會損失了嗎!”

金老疑惑道:“這個真的能行嗎?”

楊炳道:“我又沒試過,怎麼知道行不行,但總要試過才能知道。”

金老思考了一會兒,說道:“值得一試!值得一試!用你這爐子煉鐵還有其他的說法嗎?”

楊炳道:“應該還是有的,我想去除雜質還應該有其他的方法,應該還要加入一些東西才行,這個就要試驗了。”

金老道:“交給我了,現在咱們煉鐵也是要造渣去除雜質的,這個我多少有點數。”

楊炳道:“那是最好的了,但造這個爐子,還有些問題要解決。”

金老道:“你說。”

楊炳道:“爐溫升高,我怕現在這種砌爐子的磚受不了,要有更耐高溫的耐火磚才行。”

金老一邊思索一邊說道:“這個嗎,我想想辦法,看你這爐子的樣子,得用幾種不同的火磚,我應該能搞定。”

楊炳道:“那就好,那這個事兒就拜托金老了!”

金老道:“給我點時間,我回去琢磨琢磨!三少,你剛才說還有個煉鋼的爐子!”

楊炳微微一笑,專業人士就得用專業的東西來勾引他,這不,新的勞力又來了,將手中的平爐型煉鋼爐的圖紙交給了金老。

金老看了半天,驚道:“你這是要批量出鋼?這可能嗎?”

楊炳道:“不知道,試試看唄!”

金老道:“對試試看!”

楊炳道:“火磚也是一種材料,高溫下不免要將自身融入鐵水之中一些,所以不同的火磚造的爐子,煉鋼鐵時配方也應該不一樣,這個就要金老摸索著來了。”

金老道:“好好好,都歸我,這些事兒,老金我全包了!”

老管家見了老金的模樣,心道:“這老張和老金都被少爺灌了迷魂湯,他一個小孩子瞎搞的東西,能有什麼大用處,難不成還能次次運氣都那麼好。反正家主有銀子,就當給他兒子買玩具了!”

這就是專業人士和外行的區彆,俗話說,行家一伸手,就知道有沒有!金老這種專業人士,通過圖紙和簡單的說明就能看出裡邊的門道,對技術的敏感性極高,而老管家一輩子從事庶務,在後世來說就是文職行政人員,對技術的敏感性就遲鈍多了。

張先生問道:“三少,你叫老夫來,可有什麼事嗎?”

楊炳心道:“請你來當然是保駕護航,給我捧哏的,雖然老金把業務都接過去了,但你不在,跟他們溝通還真挺費勁。”

楊炳對張先生說道:“就是這個煉鋼鐵的事兒,另外也想問問那套規製怎麼樣了?”

張先生道:“差不多了,明後天我拿來給你看。”

楊炳道:“老管家,金老所需之物不少,還要老管家支持。”

金老道:“三少不要擔心,不少物料作坊裡就有,再說了,作坊裡的這些事我能做主!這老貨吝嗇得很,找他要東西太費勁!”

老管家憤憤的說道:“老貨?也不知誰是老貨!你比我還大一歲呢!你不用擔心,家主交代了,不管三少爺要人還是要物,都必須滿足!”

楊炳又將堤壩的規劃圖給他們看了,這個沒有什麼難度,大家都能理解,無非是用水力驅動一些器具而已,現在山下就有不少水碾水磨在沂水河邊。

幾人又閒聊了幾句,楊炳提出了畫圖的困難,張先生這兩天為了製造那些測量工具,找的工匠都是乾精細活的,所以應諾找工匠商量下,楊炳趁機又提出了幾樣畫圖工具,無非是規矩之類。

又說了一會話,已是巳末時分,張先生打趣道:“快到中午了,你這裡也不管飯,我們回莊子了。”說罷三人告辭而去。

誰知到了下午,張先生和金老又悄悄地返了回來,楊炳詢問緣由,卻是他二人嫌有老管家在說話不爽利,因此回來詳談。

張先生道:“三少,我知道你的心思,無非是不想表現得過於紮眼,所說均有保留,我和老金商量好了,一切都由我們兩個老不要臉的擔了,對外隻說是你提出的想法需求,具體事項是我們完成,這樣就顯得順理成章些!”

楊炳道:“如此最好,隻是有勞二位了。”

張先生道:“我們本不該冒取你的想法,成就自身之名,但你的顧慮也確有道理。”

楊炳感覺到這個張先生聰明得緊,恐怕已經察覺出些端倪,但他如此行事,也正合自己心意,就答應下來。三人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相談甚歡,一直到天黑二人才意猶未儘地離去。

楊炳伸了個懶腰,心中也頗為暢快,跟專業人士交流就是順暢,不必費心解釋,好多東西金老都是一點就透,再加上張先生從中勾連,楊炳已將自己所知,這個時代能夠接受的冶煉知識,同金老說了七七八八,加上金老一輩子玩鐵的經驗,應該可以讓這兩個爐子建成投產了。

按習慣寫了工作日誌,在計劃明日的工作時卻發現,手頭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後續的事情還都需要等待,可以讓楊康出來透透氣了,自己也要偷懶幾天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