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沂源乳虎 第十二章:雖在故鄉是他鄉(1 / 2)

大金豪強 司空楊炳 7991 字 10個月前

果不其然,次日早晨清醒時,又已經穿戴整齊坐在書房裡,這個小孩兒祖宗是怕自己不會穿戴這個時代的衣服嗎!特也地調皮!

還好沒有再安排新的任務,按年齡這楊康比自己兒子還小,按輩分,說不上是自己多少代之前的祖宗,楊炳對待他,心理上有些複雜,想到這些,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留在那個世界的父母妻兒,禁不住潸然淚下。

擦乾眼淚,還得繼續乾活,打工人的苦楚,真是一言難儘。

出門尋了熊羆兄弟,領了一眾工匠來到焰藥作坊,這裡已經按照楊炳的要求整改完畢,楊炳讓熊寬把工匠們分了小組,交代他們互相之間不要串崗,平時隻在自己的崗位即可,然後依次安排工作內容,培訓生產技能。

首先來到的是製炭小組,上好的硬木炭已經運來,堆在廂房改成的倉庫裡。

正房裡搭了工作台,應用器具也已到位,木炭先用石碾子碾碎,然後用鐵碾子細磨,最後過篩裝袋,放在成品區的架子上等待取用,這個沒什麼技術含量,楊炳交代楊熊用紗布做些口罩給工匠們防塵用。

製磺小組這簡單些,莊中送來的原料是粉末狀的硫黃,隻要過篩裝袋就可以了。

火硝也運來了不少,將莊子的庫存都清空了,老管家已經安排人去購買。

火硝的性狀同芒硝極其相似,也都能用來鞣製皮革,所以往往混淆為一物,楊家莊有鞣製皮革的作坊,經常采購硝石,其中夾雜了不少火硝,被有經驗的工匠們挑選出來,所以才積攢了這許多。

山東萊州產的硝石,稱為土硝,與蜀中產的川硝、山西產的鹽硝並稱為我國三大硝石,另外曹縣、單縣也有出產,楊家在東平府有一座外莊,就離曹縣不遠。

山東地界道教興盛,煉丹的道士不少,這火硝是煉丹的必備之物,所以采購的難度也不算太大。

製硝小組的工作繁瑣些,用的工匠多些,安排得也都是看起來精明能乾的,應用器具雖然都是用現有器具改裝而成,但比起前日臨時拿來湊數的還是強了不少。

用來製硝的房屋較大,把中間的隔牆打通了,空間還是夠用的,這個屋子隻進行火硝提存的工作,原料庫和成品庫都放在了廂房,運輸組運送原料和成品,都隻進入廂房即可。

楊炳領著他們把提取流程又搞了一遍,午飯後得到了一大盆硝酸鉀,見工匠們已經能熟練操作,留下楊羆監工指導,領著楊熊和熊寬來到配製房。

配製室的工作台和工具也已準備好,楊炳強調了保密的重要性,將配方比例跟二人複述了一遍,讓他們開始配製。這道工序其實操作起來不難,將三種原料比例混合,攪拌均勻就行。

其實要讓焰藥性質穩定,威力更大,還需要顆粒化處理,需要將焰藥濕混,陰乾結塊後,碾碎過篩,最好能夠進行拋光。這個楊炳打算以後再弄,在造出火槍火炮之前,還沒有必要。

因為製磺小組的工作量較少,所以也充當運輸工,負責將原料運來作坊和作坊內物料成品的搬運工作。

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項,讓熊羆兄弟和熊寬觀察下各小組的工作狀況,根據實際情況對流程提出整改意見,適時調整,這也是他的工作經驗,給基層管理者適當的發揮空間,提升其管理積極性。

直到眾工匠對所有流程的操作都運轉無誤,楊炳才離開焰藥作坊,眾工匠見這個小少爺,小小年紀,能將諸般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不禁暗暗稱奇。

楊炳回到書房已是黃昏,將煉鋼爐和水壩所需的材料及工種列了個清單。之後又找了一遝紙做了一個筆記本,作為工作日誌本,將一天的工作要點,工作進度,明日的工作計劃寫在第一張紙上。

寫工作日誌是他多年的工作習慣,為了教授楊康工作方法,寫得比以往更為詳細。雖然楊康是他八百年前的祖宗,但楊康的年齡畢竟才十五歲,和他兒子年齡相仿,所以在楊炳潛意識裡,楊康的地位更接近於他的兒子,因此才下意識地將自己工作的心得傳授給他。

雖然知道明早還要有一場角色轉換的鬨劇要經曆,但覺還是要睡的,回到臥室,脫衣上床睡覺。

一夜竟然無夢!

次日一早,果然還同往日一樣,清醒時還是書桌前的工作狀態,歎一聲氣,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首先去焰藥作坊看了看工匠們的工作準備情況,這也是他多年的工作習慣,然後讓楊熊下山將老管家和張先生請到書房見麵,順便讓他們找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鐵匠過來。

楊炳回到書房,回憶煉鋼爐的建造細節,這個東西他還真沒自己弄過,不過他的一個朋友是這方麵的發燒友,曾經造過一個,建造時還請他過去參觀過。

這東西對於他這個工科出身,且工作經驗豐富的人來說,原理上沒什麼難以理解,難點是在材料上,後世畢竟什麼材料都能買到。

他那個朋友雖說是模擬古代條件建造,但畢竟不必所有東西都自己造,但在這個時代卻是很多材料都沒有,就算有,名稱同後世也未必一樣。

正在思考的時候,老管家和張先生已經到了,跟他們一起來的還有一位老者,姓金,是莊中鐵匠作坊的大師傅,已經不太伸手乾活,隻做指導工作,類似於後世顧問的角色。

金老師傅的祖上是跟隨楊家祖上一起從東平府遷徙過來的老戶,鐵匠的手藝乃是家傳,莊中的鐵匠作坊也有他的股子,算是楊家的合夥人。鐵匠鋪裡的工匠不是他的徒子徒孫,就是他的子侄。

大家互相見了禮,分賓主落座。

老管家問道:“三少,你把我們老哥幾個叫來,有什麼事嗎?”

楊炳道:“老管家,焰藥作坊已經安排妥當,我尋思著,既然要打仗,就要用到刀槍,用到刀槍自然要用鋼鐵,所以想搞一個煉鐵的爐子和一個煉鋼的爐子。”

老管家道:“咱們莊子有鐵匠作坊,煉鐵煉鋼都行,就不必再弄了吧!”

張先生知道,這位少爺既然說要煉鋼鐵,那必然是有所改進創新,於是對楊炳說道:“三少,你為什麼要自己煉鋼鐵呢?”

楊炳問道:“張先生,老管家,金老,你們認為咱們莊子煉出來的鋼鐵品質如何?”

老管家不無得意的說道:“我認為還可以吧,咱們打造的兵器農具,跟其他家賣的品質相當,咱們的鐵器銷量還是不錯的,雖說偶爾會有些精鐵精鋼出現在市麵上,但畢竟不多。”

楊炳道:“也就是說,大家的鋼鐵都差不多,但還是有好的鋼鐵存在的。”

老管家道:“但那些畢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

張先生道:“三少,你的意思是現在鋼鐵品質都不行,那你認為原因是什麼呢?”

楊炳心道:“有張先生在,溝通起來確實是方便不少,他這份聽弦音而知雅意的能力,就不是他人能比的。”

楊炳道:“我認為,還是物料不夠精純所致,我想現今的鋼鐵,其中應該含有較多的雜質,所以我想搞個精煉爐,將鐵料的純度提高些,”

老管家問道:“鐵也能提純嗎?”

金老催促道:“三少,你說說看,用什麼辦法能做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