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莊主一行人來到後山台地,見楊羆在焰藥作坊,楊熊和金老在鐵器作坊,依然不見楊康的身影。卻見楊熊手中拿著一把刀身修長的單刀在那裡比劃,楊莊主馬上就被這把刀所吸引。
問道:“楊熊,這把刀挺漂亮呀!在哪弄的?”
楊熊答道:“回稟莊主,這是少爺畫的圖形樣式,金老他們打造出來的。”
楊莊主道:“哦,拿來我看看。”
隻見這把刀,刀身修長,略有弧度,刀柄比尋常腰刀略長,可以雙手持握,看顏色花紋同前日金老送他的那把刀相似,應該是采用的同樣的材料和工藝,威力也應該相仿,而且看著比那把漂亮不少。
這時候金老也走了過來,楊莊主問道:“這把刀是用來做什麼的?”
金老道:“這兩個爐子冶煉鋼鐵的法子,我們已經摸索得差不多了,有了好鋼好鐵當然要將之變成銀錢,所以試著打造了這把刀,如果大家覺得還好的話,我們莊子就又多了一樣貨物了。”
楊莊主道:“這個圖樣是三哥搞出來的?”
金老道:“三少爺武藝高強,什麼樣的刀用著順手,他還是比較清楚的,不過這把刀造成這個樣子,按照他的說法是比較漂亮,能賣個好價錢。”
楊莊主道:“這孩子!”
金老道:“其實三少說得挺有道理的,這刀配上個好看點的刀鞘,確實能賣不少錢。”
楊莊主點頭稱是,這樣的話家裡又多了一條財路,讓老管家安排山下的作坊製作刀鞘,鐵匠作坊隻管負責打造刀身。
向楊熊問道:“三哥又跑哪去了?怎麼沒看見人?”
楊熊答道:“攻打曹家的前幾天,少爺和我在後山上發現了點東西,當時沒時間細看是什麼,今天早上少爺跟我說在後宅琢磨下那些東西。”
楊莊主問道:“是什麼東西?”
楊熊道:“是幾個袋子,裡麵的東西我不認識。”
楊莊主大感好奇,對楊熊道:“走,我們去看看。”
楊熊帶著楊莊主、張先生、老管家來到老宅的後院,看見楊炳在涼亭內,正對著石桌發呆,石桌上放著幾樣東西,看樣子是植物的根莖和種子。
這些東西正是石壁空間內,楊炳收集的種子中的幾樣。
那日楊炳被楊康換出來放風,楊炳看播種季節將至,想到那些種子應該想辦法利用起來,於是想了一個有點自欺欺人的辦法,至於楊莊主等人信不信是一回事,反正他自己是相信的。
後山上有個山洞,是楊康和小夥伴們玩耍時發現的,是他們的秘密基地之一,離老宅不遠。他事先選了些種子,放在了山洞之內,跟楊熊說晚上聽那裡有動靜,讓楊熊跟他去查看一下,然後裝著驚訝的樣子將之運回老宅。
今日楊康又將他喚了出來,到兩個作坊走了一圈,交代了楊熊幾句,就回來琢磨這種子的事兒,當然也有守株待兔,等這些人上門的意思。
楊莊主見了這些種子,問道:“這都是些什麼?”
楊炳指了指一個袋子上寫著的字,說道:“應該是些種子!”
楊莊主等人順著他的手指看去,隻見地上一個布袋上寫著:“漂泊東海十數年,得良種若乾,贈予有緣人。”
楊莊主等人看著桌上的東西,有兩種似曾相識,一種是紫紅色呈紡錘形、一種黃白色,近似球形,都與山藥有幾分相似,看來是一類東西。還有一種,黃澄澄的,大小形狀就如同人的小指甲差不多,也不知是什麼東西。地上還有一些小袋子,也不知都是些什麼。
楊莊主道:“這是在後山上發現的?咱們再去看看!”
楊炳道:“不用去了,我檢查得很仔細,沒有其他異狀。”
楊莊主狐疑地說道:“可怎麼知道這些都是什麼東西。”
楊炳道:“既然是種子,種下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張先生適時插言道:“所言甚是,試種下不就知道了,你家又不缺這點土地!”
不出楊炳所料,張先生又適時出來解圍,楊炳早就感覺到這老先生看出了什麼端倪,但顯然並無惡意,也就聽之任之了。
最近發生在楊康身上的奇事有些多,讓楊莊主和老管家內心滿是疑惑,但這些事情顯然都對家族有利,二人也沒多想。
楊莊主道:“你知道怎麼種嗎?”
楊炳道:“我在這琢磨許久了,正好你們來了,讓張先生留下,我們好好參詳一下,應該能弄明白。”
楊莊主道:“也好,這裡機密太多,耕種之時就不要從山下調人了,讓工匠們幫忙就行了。”
楊炳道:“好的。”
這些種子雖然來源有些奇異,但楊莊主還不知道這些種子的產量,還沒有過於驚詫,倒是最近小兒子身上發生奇異之事頗多,讓楊莊主頗有些狐疑。
這塊山間台地耕地不多,又是老宅所在,楊家並沒有將之交給佃戶耕種,都是臨時安排仆從族人播種收割。此處是山間台地,地氣有些涼,所以並沒有種冬小麥,一般都是種植春季播種的作物,現在已到清明時節,天氣轉暖,應該開始春播了,所以楊炳才著急將種子弄了出來。
眾人又閒聊了一會兒,楊莊主和老管家自行離去。
張先生看著楊炳道:“你這是又要拿我當擋箭牌吧!”
楊炳道:“哪能呢!確實是要向先生請教。”
張先生道:“我又不是老農,能向我請教什麼?”
楊炳道:“先生博學多才,又自己開過荒,種過地,搞明白幾樣種子不在話下!”
張先生笑道:“油嘴滑舌!不過你這字寫的功力見長呀!”
楊炳嘿嘿一樂,假裝沒聽懂,並不搭他的話茬,卻將外麵的楊熊喊過來,說道:“楊熊,準備耕牛農具,把楊羆叫上,對了把熊大熊二也叫上,明天讓張先生領著你們一窩熊崽子種地。”
這些日子,熊羆兄弟一直在山上和工匠們在一起,楊莊主又不許山上的工匠們下山,熊家兄弟同他們年齡相仿,工作之餘總在一起玩耍,幾人之間已經非常熟絡。
張楊二人又對著這些種子研究了半日,雖然楊炳多為掩飾,都是誘導張先生說出的答案,但張先生何許人也,還是露出了許多馬腳,張先生心中更是篤定,這些種子的種法這位少爺是知道的,這位小少爺身上秘密甚多。
不過張先生並未點破,依舊配合著楊炳做了他的擋箭牌。
次日,清明。
熊羆兄弟找來了耕牛農具,又當起了農夫,今日頂班的當然還是楊炳,三少楊康是懶得乾這個活計的,故而選擇沉睡。
楊炳查看了土地墒情,計算了土地麵積,安排楊羆帶著熊大、熊二去犁地起壟,施放底肥,這些活計倒沒什麼,他們都經常幫大人種地,乾起來還算得心應手。
這些肥料是平常積攢的人畜糞便經過發酵而得,摻有草木灰,拌上土就可以使用,漢人作為農耕民族,此時的種植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這些肥都是早就準備好了的。
楊炳領著楊熊將土豆按芽點切塊,在陰涼處放好,其他幾種也預備妥當。
同楊熊各自扛了裝紅薯的袋子來到宅子外一處田地,這是一塊含沙的鬆軟地塊,向陽背風,正適合育苗,楊羆按楊炳的安排已經將這塊地犁完,楊炳和楊熊用耙子和鎬將窄壟改成了寬一伬三分的平壟,將紅薯平鋪在上,蓋上一層土,等一個月後秧苗長出,就可以移栽了。
張先生見他乾活頗為熟練,心道:“我就不信你這也是自己想出來的?”
楊炳乾完活,看張先生似笑非笑地看著他,說道:“多謝先生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