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和魏征兩人自然是站在了朝廷一邊的最前麵。
而他們的對麵則是以清河崔氏,滎陽鄭氏的兩位家主領銜的一眾氏族和長安城內的富商。
令人奇怪的是這些人裡竟然沒有一個出家人的身影。
辯論開始以後崔氏家主崔炎首先發起了攻勢。
他對房玄齡問道:“自去歲開始朝廷對宗教多有打壓,致使宗教發展緩慢,更因此造成天象異變百姓受災,此事何解?”
房玄齡捋著頜下的胡須說道:“自前朝開始天下的寺廟就日漸增多,然天下災禍從未斷絕,先生何以認為如今的災禍與寺廟有關呢?”
崔炎被房玄齡懟得一愣。
他沒想到房玄齡居然不去為災禍辯解而是強調災禍與寺廟無關。
鄭氏家主鄭德連忙接口道:“自朝廷打壓宗教以來天下就災情不斷,這難道不足為證嗎?”
房玄齡道:“前朝寺廟興盛不輸大唐,還不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魏征接口道:“以本官看來反倒是由於寺廟過多百姓隻知一心向佛而不事生產才出現了災禍。”
魏征這句話直接將辯論的焦點拉到了宗教問題的本質上。
如果繼續和對方糾纏災禍的問題將會非常被動。
對麵又站出來一名富商開口道:“百姓連年遭災致使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當然要到寺廟祈求神明保佑。”
魏征道:“前朝百姓求助神明的同樣不少,為何仍然十不存一?”
房玄齡道:“反倒是寺廟越開越多,廟裡的經濟也越來越好。”
兩人的話再一次讓對麵沒了聲音。
房玄齡借機反問道:“寺廟既然自詡清貧為何又要保留土地聚斂財富?”
崔炎回答道:“寺廟的糧食每年都會賑濟災民,所收財物不過是為了興修廟宇幫百姓祈福罷了。”
魏征道:“朝廷向寺廟收稅也是為了興修水利,開挖溝渠為何寺廟又不肯付出呢?”
對麵又一次被問得啞口無言,他們身後的百姓也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房玄齡借此機會再次爆出了幾條對於寺廟不利的信息。
其中就包括由於寺廟的土地不用交稅因此便以高昂的租金租給佃戶,寺廟既不用從事生產又能得到糧食。
出家的僧侶不用參加勞役,因此就需要百姓們更多的付出。
百姓們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而向寺廟捐贈了大量的財物,使得百姓越來越窮而寺廟越來越富。
隨著房玄齡的講述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意識到其中的問題。
特彆是當他們聽說自己的利益因為寺廟的發展而受損以後更是在心裡悄悄盤算了起來。
他們雖然不明白什麼大道理,但是事關自身利益的時候他們的腦子可一點都不慢。
房玄齡所說的這些完全與迷信無關全都是實打實的利益。
特彆是當房玄齡提到有很多貴族富商都將自己的家人送到寺廟以避免賦稅和勞役的時候,更是直接引起了百姓與貴族之間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