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立本又一次問道:“直接收集起來應該不用花費太高的成本吧?”
唐樂康搖頭道:“顏少監想得過於簡單了,氣體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質,想要使用還需多道工序進行加工。”
顏立本聽了這話以後點了點頭。
他想不到其中還有這麼多門道。
接下來兩人又巡視了一下其它區域。
這些區域有的已經完工有的還在建設。
想要全部完工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因為條件的限製,許多工藝都沒有合適的設備可以直接完成。
因此目前隻能先一邊生產一邊解決設備問題。
這也是顏立本來到這裡的原因。
他需要徹底了解石油生產的所有工序才能針對性地研發設備。
在這期間很多分解出來的原料隻能完成一部分工序然後利用實驗室方法進一步加工。
不過暫時來講這已經夠了。
因為後續的產品也暫時也達不到大規模生產的條件。
即將開建的工坊也是以人工為主。
比如一些經過合成的麵料就需要大量的紡織工人。
隨著煉油廠的投產工業園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建設。
這些工坊將主要生產各種合成纖維,然後紡織成各種麵料。
生產工藝將由李愔的學生們提供而機器的設計和製造將由楊思齊帶人負責。
他是李治府中的幕僚這些涉及私人產業的事情還是由他主持比較好。
何況他現在也收錄了幾名學生,正好可以借此機會鍛煉學生的能力…
經過一個多月的研究李愔終於帶人研發出了一種新的紙張。
李治經過一係列的驗證之後感覺非常滿意。
這種紙的表麵雖然不是很光滑但是無論是耐水性還是韌性和抗揉搓性都非常符合要求。
於是李治便讓李愔根據這種紙的特性繼續研究適合的油墨。
以便能夠滿足苛刻的印刷要求。
而他自己則是焦急地等待著李世民給他安排的學習人員。
這個時代的交通實在是難以形容。
李治的一封奏折即使是使用加急的快馬想要送到長安城都要十來天的時間。
而從長安派人來到此處又要經過將近一個月。
李治在廣州城裡建造的房屋都已經快要完成了,然而到現在銀行的事情卻還差著許多重要的環節。
又是半個多月的等待之後李世民派來的十幾名戶部官員終於來到了廣州城。
這是他與王珪等人商量了半天以後才定下的人數。
有了複式記賬法和專門的會計賬本,戶部的人手就有了一些富裕。
因此就將這些人派到了廣州學習。
李治看到眼前的十幾個人覺得數量實在是少了一些。
於是他隻好私自做主又從廣州城這邊招募了幾十人。
然而加上這些人也隻能勉強將長安和廣州兩地的銀行初步運行起來。
至於後續的安排李治便隻能將情況彙報給他老子,讓他和大臣們去商量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