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墨香的紙張從被掀起再到拿在手裡,也不過一眨眼兒的功夫。皇帝近前去看十一舉到麵前的紙,且不說這上麵寫了什麼,乍一看過去,字跡規規矩矩、整整齊齊,除了偶有空白外,跟宮裡印出來的沒兩樣,就是材質上差了點兒。
第二遍再看,皇帝已經將紙自己拿著了。他順著念下來,有字的倒是一字不差,可見十一平時還是在用功的。再上手摸,上麵的字跡早就乾透,不用擔心一個不慎汙了字跡。
“都看看,看好了也說說,都是怎麼想的。”皇帝先給了太子,自己則來到胤禌身邊,準備上手試試。
見皇帝挺感興趣,大家傳閱時就更認真了。等最後的十四阿哥也確定看完了,皇帝手邊已經多了好幾張一模一樣的。
“太子?”皇帝先點了太子的名兒。
“是,皇阿瑪。”太子殿下站出來,“兒臣覺得,十一弟的法子挺好。隻是這宮裡宮外的,十一弟可能見得少了。印書的法子總歸這幾種,這既不是最好的,也不能說是最差的。”
“兒臣倒和太子殿下有不同的看法。”大阿哥胤禔如是說,引得幾個人神色變了變。
“說說。”皇帝讓他繼續。
“是,皇阿瑪。兒臣經常出門在外,沿途見多了為了讀書起早貪黑抄書的小子,這夏日裡還好,到了冬日,人能熬得住,手也熬不住。”大阿哥胤禔看了看那書案上的,“依兒臣之見,十一弟的這法子看上去簡單得很,也花不了多少錢。若是每個地方都能有,那那些窮苦人家的孩子,就有福了。”
大阿哥說完,就施了禮退了回去。隻是這無逸齋裡,氣氛明顯不同了。不過皇帝沒著急,讓三阿哥胤祉繼續說。
“回皇阿瑪,兒臣倒是有幸見過幾種印書的法子。十一弟的這種,要說方便,那是真方便。不過這宮外,差不多的法子也是有的。如果就像大哥所說,專門用來給讀不起書的人家印的話,他們買的起書了,那就是大大的善舉。”
三阿哥說完,輪到四阿哥了。
“皇阿瑪,兒臣能先問問十一弟嗎?”但他沒有直接說。
“問。”皇帝點頭。
“敢問十一弟,為何要做這個?”
“十一,說說你的原因。”皇帝也想知道。之前倒是聽過一耳朵,但站得遠了,不甚分明。
“回皇阿瑪,這物件兒不是兒子做的。”然而胤禌上來,就先否了這一點,但他沒說具體是誰做的。
這話一出,倒讓其他所有的皇子阿哥,另眼相看了。
“一開始,兒子也隻覺得這印起書來方便了不少。可多試了幾次以後,一個想法便冒了出來。就跟大哥說的一樣,窮苦人家的孩子要讀書太難了。”
“兒子就想,既然這印書這麼簡單,何不將書印好了,送給讀不起書的人家呢。”胤禌見大家有所笑意,就把話一轉,“可書裡說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道理是一樣的。兒子總不能一輩子都印了書,送人吧。”
“那你可想了什麼好法子?”皇帝臉上也帶了笑。
“回皇阿瑪,兒子的想法天真了,說出來也就博您一笑。”胤禌向著皇帝行了一禮,“兒子想,既然送書不是法子,那就以朝廷的名義建書館。”
他話說完,頭還沒有抬呢,就能感受到大家都看著他。
“建書館?這確實是天真了。”皇帝輕道,“不過既然說了,就說完吧。”
“是,皇阿瑪。”胤禌站直了身子,“兒子想的書館,如果真建起來了,那麼最終每個縣城都會至少有一個。這樣的書館,隻要有讀書意向的人,就可以進去翻閱、借覽,無需花錢。”
到了這裡,眾人都覺得十一阿哥是有自知之明的,這想法確實天真了。
“書館裡的書,不需要多精致,多珍貴。曆年的考題,大家的書畫,甚至於皇阿瑪的每一道諭令,都可以通過書館展示給天下學子看。”
胤禌還在說,然而才片刻的功夫,聽著的皇帝、太子及諸皇子立馬改變了看法。甚至於,他們能想到更多。
“書館雖是不用花錢的地方,可也是要有規矩的。具體什麼樣的人能進,什麼樣的人不能進,還需細細劃分。如此,讀得起書的學子們,就可以在學堂之外與更多人交流。而讀不起書的人,也能有讀書的機會。”
“當然,建書館是個花錢的大事兒。所以兒子又想,如果京城以朝廷的名義建書館,叫京城書館的話。那麼到了地方,可以讓當地人捐贈。書館的名字還叫當地某某書館,但也可以叫捐贈人名字的書館。”
這樣一來,有錢人家是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的,也就大大地減少了朝廷的支出。
“好了,十一。今兒就到這裡吧。”坐在上麵的皇帝抬了手,止住了還沒說完的十一阿哥。
他看向下麵幾位年高德重卻又一直安靜的師傅們,又看了看自己的兒子,個個年輕正時候,就是毛躁了些,連太子都靜不下心來。
“今兒回去,都想想吧。十一的法子,可不可行。”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亞亞”的營養液,謝謝“善惠”的地雷,謝謝“遊手好閒妞”的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