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東軍西軍(2 / 2)

比如,身為織田彈正之胞弟,又是平手刑部之妹婿的織田長益。

他得知了“西軍”與“東軍”的爭端之後,反複向自己的親哥與大舅子寫信,言辭懇切地勸說罷兵和睦,試圖調停,但一直沒有得到實質性回應。

最終織田長益不斷吟誦著和歌,感慨亂世之中親屬之間刀劍相向的悲劇,進而哀傷過度,情不能自已,痛苦流涕著奔入了攝津的芥山寺,聲稱要遁入空門,不理俗世。

他的大部分家臣跑到寺門口去求主君回心轉意,少部分人則依照自主意誌,各自分彆加入了東西兩邊。

作為一個學者和茶人,織田長益給人的印象就是濃厚的文藝氣息,所以做出這種“敏感”和“脆弱”的舉止,雖然不合情理,倒也在大家意料之中。

不管怎麼說,近畿周邊的小勢力大體算是迅速做出反應,有的旁觀有的下場。但稍微遠一點的大勢力們,卻顯得動作緩慢。

不知是消息不夠靈通,還是利害關係更複雜,難以做出決定呢?

或許各地情況不同,難以說得清楚。

德川家康最早打出了支持足利義昭的旗號,不過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才終於安排妥當,令其子德川信康,帶領三河兵五千人,通過長島僧人提供的船隻到達和泉參陣。

織田信忠當然要幫他親爹了,然而內部意見紛亂,糧倉又“突發”火災,一度進退維穀的窘境。所幸木下秀吉、竹中重治及時到達岐阜城,穩定住了人心,說服家臣們節衣縮食分擔了錢糧,湊出一支一萬二千人的軍隊。

然後這支軍隊啟程通往京都途中,又得到瀧川一益、筒井順慶,以及南近江豪族聯盟的呼應,聚集到二萬五千有餘。

經過一番不為人知的幕後交易,織田父子彙合之時,已有了超過四萬兵力。

甲斐武田、越後上杉也都各自致辭,表達了對近畿局勢的密切關注。雙方很有默契地暫停了信濃、西上野的爭鬥。

更遠的北條、蘆名、伊達之流,他們肯定也有各自的態度,但他們的態度不值得關注。

關西這邊,反應要稍微慢一點,淺井長政“考慮”了很長時間,才在明智光秀的勸說下,答應支持織田信長的“東軍”。

隨即毛利家的吉川元春便打著“上洛保護公方大人”的旗號,領兵萬人侵入但馬,小早川隆景亦率水軍在備前盤旋。

考慮到潛在的利益與風險取舍,淺井長政命令彆所長治在關西留守,本人帶著黑田孝高、荒木村重等人,揮師一萬五千,自攝津而至山城,駐軍在離信長約半日路程遠的地點,派了使節致意。

毛利很堅決地繼續跟隨足利義昭,於是去年才受到幕府譴責的大友宗麟,就順勢果斷地擁戴織田信長,企圖擺脫名譽上的不良影響。

這又導致島津、龍造寺、秋月等勢力派遣使者到岸和田城來致意。

然後伊東、阿蘇、肝付之流,則以“忠於朝廷”為理由,親近信長。

一係列蝴蝶效應讓人眼花繚亂。

截止足利義昭逃出京都之後整整兩個月時間,“東軍”的總兵力達到五萬八千左右。

反觀“西軍”,平手汎秀在岸和田城聚集了約一萬人的直轄軍,又動員了各地附庸豪族一萬二千人,得到德川家五千人,畿內小勢力六七千人的協助,總計是三萬三千出頭。

理論上,平手汎秀還能從四國榨出更多兵力,比如正在從九州折返的“大友討伐軍”。或者請求石山本願寺僧兵支援。

另一方麵,織田信長如果得到緩衝餘地,能有閒暇暫時離京,親自回到岐阜城整頓一番的話,同樣可以在尾美征召更多部隊。

無論如何,人數上講,“東軍”總是占據了絕對的上風。

這與大眾的期待稍有區彆。

多數底層人預計淺井氏會站在平手一邊的,或者至少是善意中立。畢竟畿內關於“刺殺事件真相”的謠言可是從未停過的。沒想到事實如此出人意料。

從實力大小和個人威望來看,淺井長政堪稱是僅次於織田與平手,重量排第三的砝碼,直接改變了平衡的態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