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側翼建功(1 / 2)

.,

平手汎秀的言辭之中,似已將北條氏政視若旦夕可擒的塚中枯骨,但實際打起來,過程倒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以駿河與相模兩國邊境為核心,北至甲斐南至伊豆,從沼津一直到小山大約二十五公裡的寬度,原本聚集了有八千人左右的守備,分為兩座較大的支城,和五座小規模的砦。

以小早川隆景的西國眾,見對方調動緩慢反應不及,仗著人數的絕對優勢,果斷采取了強攻。可惜連續一個半月下來,未能有多少進展。

宇喜多直家身體不適,止步於駿河,未能親臨一線,剩下山中幸盛、荒木村重、彆所長治這些名將豪傑們,不知道是水土不服還是沒習慣配合,雖然各個的鬥誌都不缺,給予了敵軍不少打擊,但始終缺乏最後一錘定音的表現。

韮山城城主,是北條氏政的胞弟氏規,意誌堅定用兵又靈活,時而穩守時而反擊,艱難地撐起了整條防線。

此人曾前往駿府城試圖取得平手汎秀的諒解但一無所獲,現在看來他軍事上的本領可能要遠遠高過外交。

這種情況可能對北條家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小田原城經過長期眾口難調的扯皮終於做出了一點反應,派了大約一萬六千人帶著糧食、軍械到前線支援,統一交給北條氏規來指揮。

於是西國眾的處境開始越發艱難,不僅未能成功推進反而局部出現了敗退。彆所長治甚至公開場合隱約表示了對小早川隆景的質疑,令後者很難做出合適應對。

為此平手汎秀不得不提前結束了溫泉修行,率領親衛、旗本,動身來到前線穩定局勢,並且給予諸將一視同仁的書麵斥責,以“法不責眾”的形式,強行平息爭論。

接著徹底重新布置軍勢,再次發動進攻,又是差不多一個月過去。

不過呢……這段時間東國眾在上野戰線的情況也比較平淡,因而沒有讓西國眾顯得太丟臉。

德川家康、武田勝賴、織田信忠擁兵高達四萬六千,花費了兩三個月時間,才艱難拿下了鬆井田城這個橋頭堡,消滅了約一千五百名敵軍。

指揮上野、下野守備的北條氏照倒是也有三萬人以上,然而東方向還麵臨佐竹、宇都宮、佐野等“釘子戶聯軍”的壓力——那邊可是不共戴天的積年夙敵。其實隻有一小半力量應付西線。

饒是如此,沼田、廊橋、平井諸城組成的鎖鏈依然很牢固,保持了從相模直到越後的交通線。

地產豐沃的上野東南部,禦館之亂中基本全數支持上杉景虎,也就幾乎等於服從北條氏政。其領袖人物是智勇雙全卻又兩麵三刀的北條高廣。(跟後北條家並無血緣關係)

據說就是這家夥的存在,令德川、武田、織田舉步維艱,把守住了重要的門戶。

背後的佐竹、宇都宮、佐野他們,難得有機會反攻倒是取得了一場重大野戰的勝利,不過原因並不是他們有多勇猛而是運氣夠好。

“地黃八幡”北條綱成的兒子北條氏繁率領三千精兵擔任先鋒,結果突發心疾死在馬上,導致軍心大亂士氣崩潰,不戰而敗。隨後已經隱居的北條綱成本人拚著老胳膊老腿複出,一到前線立即鎮住場子,沒讓關東聯軍有擴大戰果的機會。

多次戰鬥的結果總體可謂是“不分勝負”。

但“不分勝負”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是守方的勝利。

為了打破僵局,平手汎秀又派遣了一支彆動隊,嘗試沿著甲斐東境翻山越嶺進入武藏國。由於道路的限製這支部隊最多不能超過八千人而且無法攜帶任何重型的火器。結果經過兩日奔行後發現津久井城有三千餘人,守住了山路的唯一出口,呈現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完全沒辦法通行。

整體上缺乏集團協調的後北條家在局部戰場上展現出了非常優秀的戰鬥力,不負多年以來的“善守”之名。

給人的感受是比毛利家硬得多,也難怪這麼有自信。

麵對大兵壓境,宿敵繞後這種局麵,基本沒什麼家臣不穩的情況出現,這就已經比毛利家強太多了。更值得稱奇的是,即便小田原城長期陷入爭端,舉棋不定,各地支城也能井井有條地按照過往的法規來征兵防守,大部分人似乎都清楚地知道自身的權責和整個體係的運行方法,並不需要一個克裡斯馬式的強主來乾綱獨斷。

僅從個人的才能講,北條早雲到氏綱、氏康、氏政每一代好像都比不過毛利元就那麼厲害,那麼全能。然而數代人近百年的延續,積澱下來的力量遠遠勝過了白手起家的傳奇謀神。

如果不是最北最南兩條戰線同時奏凱,平手汎秀口中的“必勝”之詞怕是要讓人懷疑了。

須知近畿的錢糧也有窮儘之時,不是從天下掉下來白撿的。如果始終不能有決定性進展的話,二十萬人到前線支撐個一年半載沒問題,三年五年誰敢保證?

萬一後方有啥天災人禍之類的,人心怕是立即要動搖乃至崩潰的。

所幸,在越後和安房,這兩個北條家受限於體量無法顧及到的位置,平手家的軍隊正在高歌猛進,節節勝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