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蕭融不該這麼了解孫善奴,所以這事應該不是他一手策劃的,可是他突然想起來關於蕭融的傳說,外麵都說蕭融會卜算,而且卜算的結果十分靈驗。
該不會是真的吧?
二言兩語之間,蕭融挑起了孫善奴的怒火,接下來自然就沒他什麼事了,由於他害得孫善奴丟了這麼大的人,即使他再漂亮,孫善奴也不想看見他了,所以她擺擺手,直接讓他出去。
蕭融一副鬆了口氣的模樣,也沒有再找理由留下,他乾脆利落的離開,讓檀兒的目光更加疑惑。
要真是他策劃的,他就應該想辦法留下才是,難道他沒說謊,真是他人的構陷?
腦子好亂,他隻是一個男寵而已,真的思考不了這麼複雜的事情。
…………
蕭融前腳剛出去,後腳殿中就傳來了砸東西的聲音,蕭融的腳步微微一頓,然後他又神色如常的邁步往前走。
孫善奴在氣頭上什麼都顧不上了,但是這回蕭融出去的時候居然有個宦官跟著他,這自然不是孫善奴安排的,而是檀兒安排的。
然而蕭融也太專注於自己即將要做的事了,所以根本沒注意到這個異常之處,等快走到宮門處的時候,他才一臉尷尬的問向身邊的宦官,可否讓他去更衣。
就是上廁所的文雅說法。
……
宦官自然是領他去了,而且為了避嫌,在路口處便停了下來,蕭融對他笑笑,轉身走了過去。
但他根本沒有進去,而是一轉身,就迅速的往甬道走去了。
賀甫,這是小皇帝的名字。
史上的他隻活到了十歲,如果按周歲算,他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成了一具白骨。
但皇位是個天生的催熟器,即使他來到這世上隻有不到十年,他依然在白紙黑字的曆史上留下了許多的濃墨重彩,很多人看他年紀小,便不把他當回事,殊不知再幼小的皇帝也是皇帝,更何況被忽視著生活的這些年,他已經學會了許多東西了。
史書上記載的很清楚,為了方便控製小皇帝,小皇帝並不住在先帝的寢宮當中,孫仁欒將皇宮重新裝修了一下,打掉太後寢宮和隔壁宮殿之間的兩堵牆,將兩個地方連通到了一起,然後小皇帝住的那邊大門掛上了一把大鎖,常年都緊閉著,人們要想去見
小皇帝,必須得從孫善奴這邊走。
這樣一來,孫仁欒就知道是誰背著他去找小皇帝了。
?本作者你的榮光提醒您最全的《大王萬萬不可!》儘在[],域名[(
不過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而且孫仁欒防著自己人,卻不會防著外人,畢竟蕭融再怎麼看,也是跟小皇帝沒有關係的。
自從來了這個時代,蕭融就再也沒有跑得這麼快過,他的心臟都快跳出嗓子眼了,但機會隻有這一次,錯過了他就再也不可能進來了。
蕭融的目標有兩個,最優先的是找小皇帝,找不到的話,找那個耳朵特彆大的太監也行。
這個太監叫衡順,是對小皇帝最忠心的人,他甚至願意為了小皇帝反抗孫仁欒,不過反抗的下一秒就被孫仁欒殺了。
……
算他運氣好,百無聊賴的小皇帝此時就在池子邊喂魚,蕭融一看見那個幼小的背影,他就知道今天成了。
心裡的大石瞬間落了地,他藏在假山後麵先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呼吸,然後才一臉茫然的走出去,走近小皇帝一行人後,他還驚訝的叫了一聲:“陛下?”
小皇帝轉過頭,見到是蕭融,他的反應比蕭融還驚訝,他身邊的侍衛立刻警惕起來,他們想要阻攔蕭融的靠近,但蕭融直接朝小皇帝行禮:“臣參見陛下,臣從太後宮中來,一時不慎迷了路,竟不知聖駕在此處,不知臣有沒有這個榮幸,可以在此處侍奉陛下?”
蕭融的態度非常恭謹,小皇帝不自覺的也挺直了腰杆,他答應了蕭融的請求,侍衛們想要拒絕,卻被小皇帝瞪了一眼。
他不敢惹他舅舅,卻不代表他不敢惹這些專門伺候他的人。
蕭融微笑起來,從善如流的走過去,他謙卑的站在小皇帝身邊,並一直彎著自己的腰,他問小皇帝這些魚兒為什麼不吃食,小皇帝回答他,它們已經吃飽了。
看起來就是很普通的對話,但誰也沒注意到,在蕭融笑著勸小皇帝再撒一些看看魚兒吃不吃的時候,他借著端魚食的動作,悄悄的在小皇帝耳邊說了一句話,小皇帝一愣,他看向蕭融,蕭融卻已經退到一旁,繼續微笑著看他撒魚食。
沒一會兒,以為蕭融掉進去的太監就火急火燎的找來了,見到他在陛下這裡,這太監差點沒嚇死,蕭融自然是被請了出去,而他故意接觸小皇帝的事也被各路人馬知曉了。
蕭融有所圖謀,這是他們的共識,問題是他到底圖謀什麼?
他就跟小皇帝站了一會兒,討論了幾句怎麼喂魚,侍衛和宦官都在一旁看著呢,蕭融沒有任何異常的動作。
孫仁欒秉著不能放過一個的原則,甚至讓人把小皇帝這天穿的衣服都撕爛了,就怕蕭融夾帶了什麼東西進去,然而也沒有。
那他謊稱迷路也要進去的理由是什麼?至於是不是說謊,這也沒必要再思考了,要是連這個借口都看不出來,那他這個大司馬也不用乾了。
越是看不出來,他的心情越糟糕,明知道此人有問題,偏偏他找不到哪裡有問題,也不能借此對他發難,甚至還要看著他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與自己談笑風生。
孫仁欒愈發暴躁,他幾乎把那天蕭融經過的所有地方都翻了個底朝天,還是沒有任何結果之後,他就隻能先從小皇帝身上下手,對他耳提麵命,告誡他蕭融不是一個好人,此人不能信,他是鎮北王的幕僚,無論他做什麼都是為了鎮北王。臨走之前,他又問了一遍小皇帝,蕭融有沒有對他做什麼。
而不論他說什麼,小皇帝都是乖乖聽著,對於他的這個問題,小皇帝眨眨眼,照舊搖了搖頭。等孫仁欒走了,小皇帝默默坐回到書案邊上,然後繼續練習自己的大字。
寫滿一篇之後,他又換了一張紙,而周圍的宮女和宦官並沒有看到,他在換紙的時候,悄悄把桌上的一封信塞到袖子裡去了。
等到晚間,他該入睡了,其他人也都出去了,就剩下衡順陪著他的時候,他讓衡順把燈拿過來,然後照著蕭融說的那樣,把蕭融第一天到金陵時,當著文武百官的麵交給他的那封佛子親筆問候信放在了蠟燭上慢慢的烤。
很快,焦黃色的字跡顯露了出來,小皇帝和衡順驚愕的對視一眼,然後紛紛看向上麵的內容。!
你的榮光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