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自己曾經熟悉的街道房屋一點點變成一座充滿文氣的書院,看著那些每日來來往往的學子們,許多被餡餅砸得暈暈乎乎的人家也受到了不小的刺激,默默將從前“隻求生存”的人生目標往高抬了抬,不少人都暗暗下定決心要努力掙錢,將來也要送自己的孩子去晉原書院讀書。
而到現在,城南已經看不出一絲從前的模樣,附近新建起來的宅子也都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學區房”,王家人這次能買到一套,純粹是因為運氣好。
王家買下的這座宅院隻有二進,比他們在清源縣城同樣二進的宅子還要小上不少。不過王家人也都沒什麼不滿意的,清源縣跟太原城離得這麼近,這裡以後也隻會是一個臨時的落腳點。
在王謹心裡,雖然從沒跟家人開口提起過這件事,但日後,他是希望能讓一家人都搬去京城的。
幾年前,他曾從係統的數據庫裡找到了一些史料,上麵詳細記載著發生在公元1303年山西洪洞的那一場大地震。
山西洪洞曾經是明朝數次大規模移民的中轉點,“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鴉窩。”後世許多人都將山西洪洞當做自己的根,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規模極大、傷亡極重的地震。
史料記載,這一次地震極震區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地基軟弱的大原、臨汾兩個盆地,“壓傷者二十餘萬人,屋之存者十之三、四”,且大震後餘震數年不止,加之連續三年天旱無收,人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
這些文字實在太過觸目驚心,雖然距離這場地震還有將近一百年時間,但山西在曆史上本就是天災多發地,王謹實在不願意拿家人的安危冒險。
不過,現在說這些都還太早,王謹距離能在京城落戶的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如何才能說動家人搬去京城,這件事也需要從長計議。
去府衙報過名之後,距離府試還有半個月時間,王謹自覺準備充分,便開始打算起了彆的事。
到明年年底,當初約定好金絲釀的三年分紅就要到期了。
先前,在詢問過王謹幾人的意見之後,周老爺便將金絲釀早期宣傳創意的底兒給露了出去。縣試放榜後,縣試第二的這個名字也喚醒了不少人的回憶,雖然大部分的風頭都被王謹這個縣案首給蓋過了,但還是有不少人對齊佑這位新興宣傳手段的創始人有了些印象。因此,齊佑並不怕彆人知道自己得了周家的分紅。
在跟王蕙訂下婚事的第二年,齊佑就在縣城買了一座宅子。這次王家在太原城買房的時候,他也跟著買了一套。兩家買下的宅院都屬於同一個主人,還正好是左右鄰居,齊佑的這一舉動讓準嶽父王修平和準大舅子王謙都十分滿意。
但王謹,出於種種原因,卻並不打算將這筆錢花在明麵上。
隻是,雖然如今在府城已經有了住處,但日後去京城趕考的路費和住宿費也都會是一筆不菲的花費,王謹並不打算一直借住在彆人家裡。
再說,他還想著在京城買房,俗話說“京城居,大不易”,光靠做官的那點俸祿,想要在京城買下一處能裝得下王家所有人的宅子,估計要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因此,王謹這個準“北漂”,已經未雨綢繆,開始為在北京買房而奮鬥了。
這一次的賺錢計劃,王謹依舊打算做跟吃食有關的生意。
先前,範良就一直明裡暗裡地竄托著王謹也跟他們家合夥做做生意,如今,到了範家的地盤太原城,王謹便打算滿足小夥伴的這個願望。
而做生意之前,當然還是要做好市場調研。
為了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跟家人找了個借口出門之後,王謹便又戴上了他的頭套,將太原城的大街小巷都轉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