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欽看到公孫家族的船隻出現在海麵上,正急速往岸邊駛來,終於是放下心來。
平心而論,公孫家族的船隻有百餘艘,並不是決定戰場勝負的力量,但其主要作用,還是給吳國兵將吃下一顆定心丸。
畢竟吳國勞師遠征,跑來這千裡之遙的未知之地,不光兵士,連帶蔣欽丁奉四將,其實也是心裡沒底。
蔣欽等大將能靠複仇的執念撐著,但手下兵士就不一定了,畢竟路途遙遠,命運未知,普通兵士在風暴和意外中死傷不少,士氣早已經低落無比。
於是很多兵士私下議論,說吳王因為一己好惡,讓他們死裡迢迢送死,後來這傳言愈演愈烈,蔣欽等人軍法處置了一批人,謠言才稍稍止歇息。
但蔣欽也知道,此事治標不治本,兵士的不滿隻會繼續積累發酵,要破解這局麵,便需要鼓舞士氣。
但這便陷入了一個怪圈,打勝仗是鼓舞士氣的最好方法,但偏偏打勝仗的前提,就是士兵有士氣。
他給了這些公孫瓚族人船隻和財貨,讓他們在遼東半島行商,專門和對袁熙不滿的勢力打交道,而為了掩人耳目,則是通過公孫康,借用了公孫度家族的身份。
他轉向眾人,喝到:“不就是百十條船,我們仍然兵力占優,怕什麼!”
蔣欽沉吟半晌,終於是發狠道:“好,讓後軍隨時做好轉向的準備,咱們帶前軍再衝擊一次,看能不能找到機會!”
但隨後發生的一幕,便是讓他們目瞪口呆,如墜冰窖。
不多時,丁奉一臉不情願的轉了回來,對方的狼筅鐵桶陣很難破解,讓他也隻能退回來稍作休息,但當他聽完蔣欽的想法後,頓時大怒:“什麼,你想退兵?”
袁熙自然不慣著他們,在幽州那幾年,他打擊一批,拉攏一批,在這種手段下,頑固的死硬派被他消滅殆儘,而剩下想要服軟的,袁熙則是借著侯夫人名頭,讓兒子袁謙和公孫瓚女兒定親聯姻,得到了公孫瓚族人的效忠。
雖然這兩方兵力並不能決定戰場局勢,但他們站在吳國方的姿態,本身就就是對江東兵士士氣的極大鼓舞,所以當公孫家族船隊出現,做出了攻擊姿態的時候,吳國的兵將皆是歡呼雀躍,士氣大為高漲。
公孫瓚族人逃回幽州後,發現早已經沒有了落腳的地方不說,自己一亮明身份,便是人人喊打。
蔣欽不得不承認,丁奉的話,也不無道理。
潘璋聽了,猶然茫然不解,對方卻不願再和他廢話,當即下令猛攻。
徐盛冷臉轉身,一腳將百夫長踢倒在地,順勢踏在對方胸前,手中長槍猛然刺下,槍尖點在百夫長額頭上,入肉半分,一道獻血順著留了下來。
不多時,江東再度對碼頭發動了衝鋒,袁熙看到對方不管被攻擊的潘璋,而是決然將目標對準了自己,心道江東大將果然不是浪得虛名,還是有真材實料的啊。
兩軍相持,想退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戰陣之上,誰先掉頭退卻,就等於承認了失敗,這對於軍心和士氣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你們竟然在六七年前就假冒公孫氏了!”
而且這種關鍵時刻的棋子,以袁熙的性情,斷然不會交給全部交給公孫康這種外人,這哪有自己人來的保險?
徐盛站在中軍船頭,眼看潘占被打得狼狽不堪,卻聽到身後有個百夫長澀聲道:“想想也是,人家本來就是凶虎盟友,打咱們才正常吧?”
而且對於勝者來說是贏家通吃,追擊潰散敵人的代價極小,所以很多名將為了避免損失,都會想方設法讓對方時期崩潰,把對攻戰變成追擊殲滅,從而大幅減小損失。
所以蔣欽迫切想要看到局麵有所轉機,便是之前勾連的百濟及公孫家族的援軍到來。
丁奉梗著脖子道:“我不同意!”
這手段確實不怎麼光明,甚至有一些卑鄙,但袁熙本來也不是什麼道德君子,幽州作為他的大本營,隻要能保障後方安定,他也不憚於用更極端的做法。
不過這做法確實是極為有效,這支打著公孫康家族的暗子,因為私下扮演的事和袁熙對抗的角色,所以引了很多勢力山溝,從而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情報。
“駐軍隨我向前,隻有殺死所有敵人,我們才能安全回家!”
當然最難受的,還是潘璋,他本想取巧登岸,卻遭遇暗礁,好不容易快要駛出來了,公孫家族竟然臨陣反水,趁他陣勢混亂突襲過來!
潘璋又驚又怒,站在船頭上吼道:“爾等背信,下流無恥!”
“伱能說對方一定有後手嗎?”
無奈之下,很多人都四處逃難避禍,死硬的要麼占據城池負隅頑抗,要麼是想法在袁熙領地搞事情,比如當時想要搶走侯夫人的那幾個刺客。
最初袁熙也沒有想好如何安置這批人,後來偶然間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釣魚的好主意。
之所以這麼大廢周章,就是因為袁熙需要這麼一支力量,來對付滲透幽州的各方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