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袁熙的話,劉關張三人同時露出一絲驚訝的表情,因為這一路變數最大!
劉備肅然道:“願聞其詳。”
袁熙聽了,便將先前自己和沮授陸遜等人商量的計劃說了出來。
劉備現在尚存上萬兵力,雖然軍備不齊,但是袁熙擊退曹軍後,收繳了相當一部分武器,可讓給劉備軍,讓其沿著長江西進,打入豫州揚州地界,直搗壽春以南。
而且袁熙也得知關羽在朐城時訓練了一支水軍,頗得章法,如今可進入長江,和太史慈的水軍配合行事。
兩支水軍策應,掃蕩江上袁術水軍,然後順江西進,打下曆陽,橫江,濡須,接下來到無為和皖城,占據沿江碼頭。
然後從濡須河或者皖水進入合肥南部的巢湖,將大軍運到巢湖北麵碼頭,攻打其背麵幾十裡的肥,若能將其占據,便可以截斷壽春南下的退路。
這樣在合肥北麵二百裡的壽春,便斷了九江廬江而來的補給,之後一應調兵運糧,幾乎隻能從陸路進行,這幾乎等於失敗了大半。
古時大仗,陸路的後勤補給和水路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語,要說上千裡以上的水路運輸,損耗能有十之一二的話,陸路損耗,則達到了十之五六,甚至十之七八。
後世曹操數次發動幾萬人以上的遠征大戰,是要先發動數倍的民夫,先挖通用來運輸糧草輜重的水路渠道後,才發兵進軍,便是此等道理。
袁術軍本就遭遇了蝗災,如今要是依靠陸地運輸,隻怕不到一個月就會被拖垮,這便是袁熙想出的釜底抽薪之計!
而袁熙所倚仗的,就是太史慈和關羽的水軍優勢,在這兩位善於水戰的將領訓練下,如今袁熙劉備兩支水軍早已成為不遜色於孫策水軍的強兵,若兩人配合的好,袁術軍的水軍根本不是對手!
袁熙把話說話,劉關張三人低聲談論了幾句話,臉上同時露出了振奮的神情。
此計可行!
最後劉備隻問了一個問題。
“此法一舉數得,若能截斷袁術軍後路,可讓其不戰自潰,到時身在廣陵的趙將軍便能趁機收複失地,確實是好計謀。”
“但若江東孫伯符相助袁公路,吾等反而會被回兵的袁術軍和孫伯符截斷後路,到時候我們孤軍之兵,會徹底成為齏粉。”
“未知使君如何應對?”
袁熙思忖了一會,“孫伯符此時忙於收服豫章郡,然後從豫州圖謀荊州江夏,北渡長江攻打豫州的可能性並不高。”
“且其已經和袁公路書信絕交,縱使坐山觀虎鬥,也不太可能會出手相幫。”
“但我並不能保證孫伯符不出兵,畢竟我不能完全猜透他的想法,其出爾反爾也未可知。”
劉關張沒想到袁熙如此坦然承認,皆是一怔。
袁熙開口道:“但我會親自帶兵在江上進軍,以支援玄德公,若事有不諧,熙當會和玄德公共進退。”
劉備聽了,心中震動,脫口而出道:“好!”
“如今備已經沒有立錐之地,多虧使君收留,方才恢複元氣,如此便陪使君走這一遭!”
關張見劉備其意已絕,當下一起對袁熙拱手,算是讚同劉備意見。
袁熙也拱手還禮,“彆的我就不多說了,打贏了再說之後的事情,畢竟打輸了什麼都沒有。”
“我現在唯一能保證的就是,能竭儘全力,讓玄德公這個豫州牧的名頭名副其實。”
劉備心中震撼不已,袁熙這話已經不言自明。
自己已經把徐州丟了,袁熙再拿回來,也不會交還給自己了,但相對的,袁熙話語中的暗示已經非常明顯,要是打敗袁術,豫州便可以讓給劉備!
不過劉備明白,自己想要拿到這些好處,可不是那麼容易,畢竟自己要作為袁熙助力,不僅要打敗袁術,還要打敗對豫州覬覦已久的曹操!
可以預料這條路絕不會簡單,可能接下來遇到的,將會是連番血戰!
但劉備現在已經是彆無選擇,他現在已經是光腳了,還怕什麼穿鞋的?
而且在許諾一事上,相比曹操,劉備更願意相信袁熙,因為在他看來,袁熙那些發過的誓看上去很是離譜,但卻從未毀諾過!
想到這裡,他斷然道:“備願為公子前驅,直搗壽春!”
袁熙聽了,伸出手去,和劉備的手緊緊相握,“一切便有賴玄德公了!”
當下兩人各自分彆,袁熙帶船隊直下廣陵和太史慈會合,然後在水路西進。
而劉備在泠縣整兵,之後劉備和張飛帶領步騎穿過泠縣和堂邑之間的陸路,向江北方向進軍,而關羽帶領水軍,隨袁熙之後,經廣陵進入長江。
兩支水軍會先於陸路進擊,先行擊潰長江之上的袁術軍,為陸路上的劉備軍掃清障礙,保障沿江城鎮的攻取。
這次成功的關鍵,還是在於劉備陸地上的這支軍,畢竟水軍再厲害,攻城還是要依靠步軍。
不過好在沿江城池運輸皆是依靠水路,隻要將其江上補給截斷,對經曆蝗災,缺少糧食的袁術軍來說,必然士氣低落,到時候隻要圍城攻打,城內必然斷糧,長江兩岸城鎮不像中原經曆過多場圍城惡戰,相對更容易士氣崩潰!
袁熙站在船頭上,迎著江麵上吹來的燥熱的夏風,對身邊的陸遜說道:“這次水戰,雖然名義以公與先生為主,但公與先生說,論水戰之熟悉,他不如伯言。”
“所以這之後曆戰成敗,皆有賴於伯言了。”
陸遜聽了,感到壓力很大,若是自己一著不慎,不僅自身性命不保,還會連累袁熙,當下肅容道:“遜必不惜一切,儘力而為。”
袁熙聽了,笑道:“伯言不必緊張,江上咱們戰船精良,打不過還是能保住性命的。”
“隻要放平心態,伯言一定沒問題的。”
他見陸遜欲言又止,說道:“伯言還是有所擔心?”
陸遜點了點頭,“有兩個疑問,遜實在想不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