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就是,為什麼曹孟德會那麼那麼早和劉使君撕破臉。”
“按理說他這個時候,絕對不應該橫生枝節的。”
袁熙思忖道:“也許是因為曹操覺得劉豫州靠不住,所以先下手為強?”
陸遜點頭道,“遜也有這種想法。”
“但曹孟德如此決然,可能是掌握了玄德公某些關鍵的證據。”
袁熙思忖起來,陸遜說的話很有道理,但到底是什麼證據呢?
劉備內部的奸細?
還是天子那邊……?
袁熙精神一振,是不是劉協已經提前對曹操不滿,開始布局了?
隨即他又擔心起來,如果劉協真的這麼早防備曹操,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太急了!
此時劉協身邊的曹操勢力龐大,劉協怕都不清楚到底誰才是曹操嫡係,這種情況下,他的一舉一動和想法,都可能會傳到曹操耳中。
要是他萌生了對付曹操的念頭,並如同後世衣帶詔事件一樣,暗中聯係反對曹操的人選,其很可能事情不密,被曹操知曉。
到時候曹操隻要拿著這些的人名單,一個個搞掉,劉協便手足儘廢,直接退出棋局。
袁熙歎息一聲,自己遠在徐州,如今也管不了司隸的事情,隻能聽天由命了。
他不禁佩服起曹操來,其占據的兗州在諸侯環伺,各方包圍之下,但也是有弊有利,弊端是要應付多方勢力,利處也是靠近各方勢力,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能及時策應。
就像曹操雖然沒有將劉協奉迎到許縣,但卻已經開始控製懷城所在的司隸一樣。
不過這種四麵是敵的局麵,也隻有曹操才能有能力應對吧?
而袁熙所在幽州徐州遠離中原,對發生的事情反應就要慢上幾分,即使發現隱患和機遇,也很難抓住。
袁熙深知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他到目前為止,雖然也有兵行險著之舉,但原則上,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打超乎自己能力的仗的。
而且他每次有大動作,也絕不盲目自信,必然會拉上幫手,儘量減少戰時損失。
青州徐州之戰找的是袁譚,易京之戰是依靠袁紹,安邑之戰找了呂布,黑山之戰配合袁尚主攻,如今攻打袁術,他又拉上了劉備。
袁熙一直相信,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乾,在打仗這事上,相信後世的這些三國英傑,總是沒錯的。
想到前日被迫和曹操血拚的的那一場,袁熙就心頭滴血,這個債自己早晚要討回來!
他收回思緒,對陸遜道:“這其中內情複雜難明,隻能等此戰結束再說了。”
“伯言擔心的第二點是什麼?”
陸遜望向南麵,“我還是很擔心孫伯符。”
“即使他不想對我們不利,但他的部下卻不一定這麼想。”
“孫伯符不幫我們,其實已經算是很好的局麵,但他去攻打豫章,也是要從長江走水軍策應,到時候我們在一條江麵上行軍,要是其出爾反爾怎麼辦?”
袁熙聽了,也是無奈道:“我自然知道,但現在也隻能指望孫伯符能想明白局麵了。”
陸遜搖頭道:“不,如果他真想明白,肯定會扯公子後腿的。”
“畢竟公子背靠袁氏,要是占了合肥,袁氏將來從徐州布防重兵,威脅江東,孫伯符將來豈不是寢食難安?”
“換做是我……”陸遜猶豫了一下,“可能會在公子打下合肥,舉兵進入壽春的時候,截斷公子水路吧。”
袁熙聽了,悚然一驚,“伯言不要嚇我,他真做得出來?”
陸遜沉思起來,“不,我也不確定孫伯符的為人,但是……”
“我了解江東士族的想法。”
“他們私下裡麵……很多人,是不怎麼遵守承諾的。”
“若他們的意見一致,竭力說動了孫伯符,做出這種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袁熙沉思起來,陸遜久居江東,自然了解江東士族的習氣,從後世的經曆看起來,說不定還真有可能!
他肅容道:“那依伯言之見,如何應對?”
陸遜思忖一下,說道:“關鍵還是著落在水陸並進上。”
吳郡秣陵,孫策正召集部屬,對接下來攻打豫州商談要事。
但一眾謀士扯著扯著,卻談到了廣陵的袁熙軍身上,周瑜難得和魯肅爭論起來,兩人對袁熙的態度,產生了嚴重分歧。
而周瑜的部屬,也分成了兩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孫策回過頭去,對身後剛束發的孫權道:“二弟,你有什麼想法?”
孫權毫不猶豫道:“我讚成趁機攻打凶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