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聽到董承的話,也不禁心潮澎湃,因為他之前雖然被奉迎到懷城,但其實心裡是不甘心的。
在劉協看來,袁熙和曹操將自己從李傕郭汜手中解救出來,雖然從結果來看是一件好事,但是從動機來看,兩人其實都不怎麼純。
平心而論,劉協也不是忘恩負義之人,但他身為天子,必須要站在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必須要麵對自己背負的責任。
當前局麵在劉協看來,比李傕郭汜在時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裡去,將會影響到今後漢室的重新崛起,懷城離著袁熙和曹操的勢力範圍,還是太近了。
所以他必須要破開這種局麵,才能自由行使自己的天子權利。
劉協知道,曹操袁熙兩人肯定在自己身邊安插著親信,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自己決策,他很討厭這種感覺,但偏偏沒有辦法反抗。
所以劉協一直現在考慮怎麼消除兩人的影響,他思來想去,最後做出一個決定。
離開懷城。
不僅要離開,而且要遠離,最好是到兩人勢力完全無法掌控的地方去。
劉協之所以想如此做,是因為他越發覺得,自己已經近乎被曹操挾持。
無論是身邊的官員,還是懷城周圍的勢力,都像一張網一樣包裹著劉協,讓他無法依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尤其是當初懷城內曹操擅自主張,將白波諸將全部殺死驅逐一事,讓劉協相當不快,因為之前劉協雖然有過暗示,但他的初衷隻是想要各方壓製白波軍,以防止其一家獨大而已。
但劉協卻沒有想著消滅白波軍勢力,畢竟這對劉協還有很大用處,然而曹操做的事情遠遠超乎的劉協的意料,竟是將白波軍勢力徹底鏟除,同時收編了白波兵士!
隻此一事,劉協便認為曹操此人絕不會聽命於自己,遲早會反過來對自己下手。
而且另外一方的袁熙,雖然並沒有表現出對於控製天子權柄的野心,但劉協並不信任袁熙背後的袁紹,所以開始考慮,今後自己怎麼擺脫他們的控製?
於是劉協自從來到懷城那一刻起,就在謀劃後路,暗中聯係更加可靠的人。
所謂可靠,便是對漢室有匡扶忠耿之心,並具備能和曹操二袁對抗的實力,但實力又不能太強,以免喧賓奪主,而且其勢力範圍,最好能離兩袁和曹操遠一些,讓其鞭長莫及。
本來能滿足這些條件的地方和諸侯並不多,但隨著袁術的失敗,有一塊合適的地方出現了。
江東。
劉協選定了豫章郡,首先是因為司隸南下揚州的路線,隨著袁術的失敗而被空了出來。
其次是因為豫章郡地處江東,西邊劉表也是漢室宗親,孫策需要劉協的名義穩定江東局麵,更妙的是,劉表和孫策對於荊州有爭奪的矛盾,但兩邊誰也吃下不誰。
這樣的話,劉協可以起到居中調停的作用,同時利用幾方的力量,而不是在懷城作為一個傀儡,在諸侯的奏表上沒有話語權地麻木蓋章。
劉協明白,隻有以自己為主,才能慢慢重建漢室威信,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力,光複漢室!
而且豫章郡遠離中原,其北麵的局勢混亂,袁熙劉備孫策三方勢力交織不清,曹操想要南下,就必須打敗這三方。
至於袁熙在九江廬江兩郡的實力,並不強大,若其想挾製劉協,劉協完全可以借助孫策和劉備的力量牽製袁熙。
劉協雖然對於袁熙的觀感並不差,但他已經對袁氏完全失去了信心,袁氏如今勢力壯大,要說沒有圖謀天下的野心,誰也不會相信,袁術便是一個明證。
所以劉協不僅要擺脫曹操的控製,更要擺脫袁熙,他隱忍了一年多,暗中派出使節,去劉備孫策處談判勸說,終於得到了兩人的血書效忠。
此時的懷城周圍的形勢,也隨著袁術被擊敗,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了。
一是涼州軍的失控,馬騰韓遂開始顯露出控製天子的野心,開始向司隸逼近。
而是逃跑的袁術在攻打南陽張繡失敗後,突然向北,往懷城進軍。
這兩股勢力各自有數萬大軍,都是不是懷城所能對抗的,劉協甚至懷疑,其背後有人在謀劃這一切。
所以他必須要儘快破局,逃離這是非之地,南下尋求劉備孫策的幫助。
劉協所要做的,便是先想辦法清理掉懷城內各方的眼線和頑固分子,然後趁著混亂,避開外敵,逃離懷城,南下豫章,然後發詔討曹,坐看中原勢力死鬥。
這便是劉協的整個計劃,他隻和幾名最親近的心腹謀劃過,之所以選擇董承,也有劉協自己的考慮。
董承雖然有野心,但最多也不過是想讓女兒董貴妃上位,做第二個何進而已,雖然其對皇後伏壽不忠,但對於劉協的忠心是沒問題的,畢竟劉協死了,對董承一點好處都沒有。
劉協也知道自己這個計劃可能多少有些紕漏,但世上沒有完美無暇的謀略,現在他也隻能指望董承和王子服等人辦事可靠一些。
董承準備起身出去,猶豫了一下,對劉協道:“茲事體大,真的需要瞞著溫侯嗎?”
“若是讓其知道,計劃不是應該更加順利嗎?”
劉協聽了,猶豫了半天,最後還是搖頭道:“不,不能告訴他。”
“雖然他和袁氏有親,但我也從來沒有懷疑過他的忠心,但是溫侯最大的問題,便是約束不住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