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強自壓下心中的惡趣味,找了個乾淨營帳,請眾人進去各自落座。
這營帳算是大戰過後,為數不多尚能保存完好的,但即便如此,上麵也濺射了不少斑斑血跡,足見戰況之激烈。
劉備環顧四下歎道:“使君這次大勝曹操,實在是讓備佩服得緊啊。”
即使是張飛,此時也是無話可說,因為他跟著劉備,就沒打贏過曹操,相比之下,不管袁熙這邊用了什麼手段,勝了就是勝了,不服不行。
袁熙謙道:“還是那句話,沒有玄德公相助,前日也是驚險萬分,勝負難料。”
“何況曹操隻是稍受挫折,雖然兩員大將一死一傷,也未到傷筋動骨的地步。”
劉備搖頭道:“使君太過自謙了,這次對曹操可是極大的打擊。”
“且不說典韋身死,曹純身為虎豹騎大將,傷勢難料,沒有他的統領,已被使君打得傷筋動骨的虎豹騎能發揮幾分作用,尚且難說。”
他身後的關張幾人也是如釋重負,曹操的可怕,很大一部分在於其虎豹騎的機動能力,常常遠程奔襲,出其不意出現在敵人的薄弱處,以呂布對於騎兵作戰了解之能,尚且節節敗退,劉備更不用說,數次都吃了大虧。
如今聽聞曹純被太史慈射成重傷,劉備方也不是不勝欣喜,騎兵將領的統率能力非常重要,缺了曹純的虎豹騎,即使曹軍卷土重來,眾人在新野應對也能輕鬆地多。
劉備又道:“更厲害的,是備聽說其長子曹昂,也死在了這次大戰裡?”
“備認為這可是此戰最大的收獲,會嚴重動搖他的掾屬人心,隻怕圍繞著其幾個幼子,不可避免會出現爭位之禍。”
“就像.”
他突然醒悟,隨即住口不語,袁熙卻擺手道:“玄德公無須避諱,袁家內鬥之事貽笑天下,沒有什麼不能提的。”
“袁譚在本初公去世的時候選擇不入城,如今回到青州,不思攻打兗州,卻威脅冀州徐州豫州,尤其琅琊那邊情勢更加不好,有其南下圖謀徐州的征兆。”
“這種情況下,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開戰是遲早的事情。”
“但問題是,如今天下大戰,波及的地方太多了。”
劉備也是表示讚同,如今曹操勢力和袁氏勢力,已經在天下全麵交戰了。
曹操勢力主要是曹操,馬騰韓遂和袁譚三方。
袁氏勢力隱隱以袁熙為主,算上袁尚高乾劉備,其中劉備的勢力最弱。
兩邊交戰的地點,一是司隸河東附近,馬騰韓遂和高乾相攻。
二是官渡附近,曹操主力和袁尚對峙。
三是袁譚在青州邊境威脅袁熙和袁尚的地盤,兩邊一觸即發。
四是剛剛爆發的宛城之戰,袁熙挫敗了曹操南下荊州的意圖,讓其遭受了重挫,並把張繡逼得隻能站在袁熙這邊。
袁熙事後想起來,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因為這次行險的誤算,卻是之前他沒有充分料到一個環節。
賈詡的態度。
雖然陳壽在後漢書中記載是賈詡建議張繡投靠曹操,又建議張繡偷襲的,故世人以為,張繡偷襲曹操是賈詡的主意。
但這個記載,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一是不合人情。曹操且不論,曹丕可是個很記仇的,後世更對張繡屢次露出敵意,張繡身死就頗為蹊蹺,張繡兒子後來被曹丕借故殺死,說明曹丕很可能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
但賈詡偏偏沒有事。
當然,有人說是因為賈詡之後立了大功,但其實以賈詡在曹營的經曆來看,其一直在韜光養晦,並沒有出彩的表現,後期幾乎和程昱一樣成了透明人。
二就是陳壽的記載,裴鬆之注的三國誌中,宛城之變的起因,改成了是張繡決定偷襲曹操,而賈詡從頭到尾根本沒有出現過。
裴鬆之做注十分嚴謹,不會無緣無故刪除人名,想來是掌握了一些關鍵性的史料證據。
另外一個可以作為佐證的,便是曹丕寫的典論,關於宛城整件事情的記載中,也沒有出現過賈詡。以賈詡在曹營的地位,曹丕斷不會一點都不提及。
南北朝史官推測,賈詡離開段煨投靠張繡,是在張繡宛城突襲曹操之後。
因為賈詡和李傕郭汜關係緊密,出了很多計策針對張濟,兩邊關係並不好,此時張繡能接受賈詡的投靠,應該是處於突襲曹操後害怕報複,急於尋找盟友的心理,所以才會接納賈詡,作為和段煨搞好關係的橋梁。
從動機上看,南北朝史官的這種推測更加愛合理。
其三是,賈詡可能早就和曹操有所勾連。
其最關鍵的證據,便是曹操早就和李傕郭汜有過來往。
裴注《三國誌·鐘繇傳》引《世語》——太祖遣使(兗州)從事王必致命天子。
這時候曹操在袁紹麾下,還是關東聯軍勢力的一員,所以王必到長安後,李傕、郭汜認為關東諸侯打算自立天子,雖然現在曹操派使者來朝,但不是真心,就準備把王必扣留下來,不領曹操的表忠。
此時黃門侍郎鐘繇勸解李傕郭汜兩人,打通了兩邊的關係,由此曹操的兗州牧也被曹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