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實許攸想錯了一點,袁尚不交托許攸重任,單純隻是因為他的綜合能力比不上田豐等人而已。
許攸這個人,和其他謀士不同,他不是冀州本地人,而是出身於荊州南陽,年輕時候與袁紹和曹操交好,也曾是號響當當的人物。
而且他是三人之中,最先對漢室生出異心,並悍然動手的。
中平四年,他因為對漢靈帝不滿,連結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豪傑,意圖趁著漢靈帝回河間省親的時候,誅殺其黃門侍郎等屬官,並刺殺靈帝,扶持合肥侯登基。
平心而論,許攸這種行為,後來傳出來後,頗受天下士族欣賞,因為這在經受黨錮之禍,並對靈帝荒淫無道不滿的士族來說,許攸此舉,無疑是替天行道,效仿的是當初張良博浪沙之一錐,從這一點看出,許攸內心其實是把自己自比為張良的。
許攸此時還找了曹操共同舉事,也許在其看來,曹操比袁紹更能理解他的想法,但讓許攸不解的是,曹操卻是拒絕參與此事。
事情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許攸等人倉促起事,但不出意外的還是出了意外,不知為何計劃泄露,漢靈帝下詔讓幾人入京請罪,眾人見事不可為,王芬自殺,許攸等人逃走。
值得一提的是,中平四年也是黃巾之亂發起的第一年,兩者是否有關係,已經無人得知,但漢靈帝遭逢這兩件大事後,於當年便解除了黨錮之禍。
所以許攸此人認真說起來,其實在天下士族中的聲望是很高的,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對現狀有所不滿。
不可否認的是,敢對漢靈帝下殺手的他,對於這個已經腐爛的漢庭其實並沒有多少忠心,所以他當初他投靠袁紹雖然也不見得目的多麼高尚,但他確實看到了袁氏奪取天下的可能。
而且這段時間內,他也為袁紹攻打曹操出了不少注意,可謂是儘心儘力,這一方麵有其想提高在袁紹手下地位的原因,另一方麵,一個問題也在困擾著他。
當初謀弑漢靈帝的事情,是如何泄露的?
雖然許攸覺得自己曾為曹操密友,對方不太可能出賣自己,但這樁懸案,始終是許攸心中揮之不去的一根刺。
在袁紹死後,審配上位,許攸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永遠也無法達到自己的期望了。
因為唯一能夠賞識自己的袁紹,唯一能夠容忍自己行為的袁紹,就這樣出乎意料的死去,讓許攸一腔雄心化作流水,屬於他和袁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許攸一度心灰意冷,他不知道將來自己要做什麼,但即便他多次萌生去意,甚至已經暗自和曹操勾連,但卻一直沒有下定決心改換門庭。
因為他覺得自己還沒有完全認清曹操,何況現在袁氏雖然吃了曹操很多虧,但隻要不出亂子,即使失敗,固守冀州是沒有問題的。
許攸認為,唯一的變數,還是在袁譚身上。
於是這次聚會中,許攸據理力爭,要求袁尚暫時延緩攻打曹操,而是應該專注於消滅袁譚,再圖曹操。
這個主意,自然遭到了一眾謀士的反對,最後袁尚拍板否決了這個想法。
許多謀士的心思,其實還是在於兩袁最後能夠和好,畢竟他們大部分親屬,都在袁譚手下做官,要是雙方打得收不了場,家族會死多少人?
所以他們反對許攸的想法,其出發點很是複雜,但其表麵上的理由,是不想同室操戈,並天下人恥笑,並以此來暗戳戳諷刺許攸,說其因為和曹操有舊,所以才出此主意,私心可見一斑。
畢竟許攸是身為外來戶,卻再冀州縱容親屬為非作歹,已經犯了眾怒,也侵犯了其他人的利益。
事情壞就壞在這裡,許攸即使是在為袁尚著想,但他私德不正,自然容易落下把柄被人攻訐,於是他的聲音被壓了下去。
許攸心高氣傲,自然憋不下這口氣,於是他已經是暗暗生了異心。
都排擠我是吧,那我去投曹操,回頭來打敗你們,讓我好好看看你們跪地求饒的樣子!
而心中唯一讚同許攸主意的袁尚,此時卻不能表露真實意圖,因為他現在出於同樣的原因,也不敢過於相信許攸。
他要等的,便是突然回頭攻打袁譚的大好時機,到時候分了勝負,一切才見分曉。
袁尚自然不知道許攸起了異心,不然多少會私下安撫許攸,但袁尚終歸是個未成年的孩子,對於人心一道看的並不太清楚,而能夠提醒他的人,出於種種原因,都沒有為許攸說話。
許攸發現,這些日子下來,袁尚行軍不僅沒有先前的冒進,反而相對非常的保守。
或者說,太保守了。
先前的計劃,是一路攻下烏巢屯糧,一路攻打官渡,但袁尚不知道為何,直接將屯糧的地點,放在了烏巢北麵百裡,毗鄰行和的大本營白馬。
然後袁尚就不動了。
他寧願多花人力物力運糧到前線,也不願意將屯糧地前移,這讓許攸非常疑惑,這樣一來,即使前線失敗,白馬也有充分的時間將糧草輜重運回北岸的東武陽!
許攸不禁鬱悶的在想,這是個偶然的巧合,還是袁尚提前知道了什麼?
許攸並沒有猜錯,這是年前袁熙離開鄴城時,和袁尚商量過的,袁熙非常鄭重的告誡袁尚,根據星象,如果貪功冒進,興兵必有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