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等好事可不敢想。
周圍人哄然而笑,那羊肉小販沒占著小娘子便宜也不生氣,又樂嗬嗬的招呼下一個,隻這回就沒有甚半斤的好處送了。
走到略中間的位置,喬妹兒正尋思著要不要砸兩截筒骨回去煲湯,便聽一旁傳來一道略耳熟的聲音:“喬娘子。”
她轉身:“張大郎?”
對於張大郎為何站在肉攤子旁她是不好奇的,反正她交了定金,按時拿貨便成了,至於人老板是兼職賣豬肉還是兼職烙大餅,那都是人的自由。
倒是張大郎,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生怕叫人誤會自己沒儘心,解釋道:“這是我舅舅的攤子,我每日晚間會過來幫些忙。”
他想說娘子莫要擔心,你要的桌椅會按時送去,但又覺得這話太過唐突,終究是撓了撓腦袋,忐忑的看著她。
喬妹兒點點頭,想著來都來了,買些骨頭也是順手的事,便問了:“這筒骨如何賣?”
“啊?”
張大郎愣了一下,待喬妹兒又問出聲之後,才道:“骨頭不值幾個錢,娘子若是要,拿去便是。”
喬妹兒嘴角抽抽的看著他將“不值”幾個錢的骨頭用荷葉包了,提醒他:“上頭有肉。”
張大郎連連擺手,“娘子家去吧,骨頭價賤。”
喬妹兒:“……”
咱們做餐飲的,對食材的價格很有把握的!
無功不受祿,她估摸了斤兩和價格,到底是把銅錢留下了,沒占人便宜。
倒是張大郎,打那日以後就天天傍晚守在他舅舅的肉攤子上,說什麼都要搶走給筒骨剃肉的活計,唬得那老實的錢屠戶以為自家外甥出了什麼毛病。
這且不提。
接下來的時日,喬妹兒先是在家中琢磨了各種食材的花式吃法,而後鼓起勇氣,哆哆嗦嗦的帶著銀錢買了一男一女回來,皆是十三四歲的模樣,還按出生月份給他們取了新名兒。
男為臘八,女為青團。
又等張大郎那邊將桌椅送來,她悄莫聲息的開了張。
-
得益於宋朝人民對於美食的追求,她這家小食鋪便是沒怎麼打廣告,開業當天也來了不少鄰居熟人捧場。
因著是自家的鋪子,她也沒了上輩子那種緊迫賺錢的衝動。
春日裡還有些涼,食材不易壞,一大早的,她便去鋪子拆了門板,緊接著便將蒸籠搬了出來。
熱氣一出,各色食物混雜的香氣叫那些在大街小巷尋摸早食的人快速的攆了過來。
“喬家食鋪?”
有那趕著去書院的書生路過,便問了:“娘子家這食鋪賣些甚麼?”
喬妹兒今日利索極了,掀開一個籠蓋,道:“每日裡有的都寫在牌子上,早食便是些饅頭之物,午食與暮食到時候會更換上。”
宋時的饅頭便是後世的包子,她笑吟吟的:“郎君趕著去讀書,早食不如用些鮮蝦饅頭並豆腐饅頭?”
“這兩種餡兒味兒不算重,郎君用完口中不會有太重的氣息,且不會膩了雙手。”
豬肉餡兒的就不推薦人家了,讀書人呢,可彆到時候淌得滿手油汁兒。
那書生猶豫了會兒:“按娘子說的,便給我各來兩個罷。”
喬妹兒哎了一聲,用竹夾夾了饅頭放在裁好的荷葉上:“郎君仔細燙。”
小娘子溫溫柔柔的,隨著籠中的熱氣愈發顯得麵如白玉,那書生紅了臉,道:“午間再來嘗嘗娘子的手藝。”
看著後頭排隊張望的人,喬妹兒笑眯了眼,挨個兒的介紹各種饅頭的口味,一旁的臘八和青團也學著她拿荷葉給客人遞食物並收錢。
今日統共有五種餡兒,分彆為:豬肉、鮮蝦、豆腐、青菜和紅豆沙,每樣一百個,趕上早間人多,不過一個時辰便賣完了。
附近還有那吃完沒夠的,便問了:“小娘子怎的準備的這般少?還想多來幾個!”
作者有話要說:麼麼噠,求收藏呀~~~
存稿箱定時發送呀,每天0點和大家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