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鞠躬儘瘁司馬懿,事無巨細諸葛亮!塚虎臥龍針鋒相對!(1 / 2)

由於政務太多,劉協一個人實在是處理不過來,所以他為了給自己減負,專門去抓了一波苦力。

郭嘉、賈詡、司馬懿等人都被他喊到宮裡協助處理政務,大致流程就是他們將奏折處理一遍,最後再自己過目一遍。

“徹夜處理政務?”

聽到司馬懿的話後,劉協瞬間明白了他突如其來的動力,但表麵上還是勸道:“雖然國事的確重要,但徹夜操勞難免傷身,仲達還是要注意身體才是。”

司馬懿正色說道:“多謝陛下關心,但為了陛下、為了大漢,臣就算再辛苦也值得!”

這一番話說得無比莊重。

拳拳報國之心令人淚目。

劉協頷首道:“仲達不愧是大漢忠臣,既然如此朕也就不攔你了,如果熬不住記得早些回家休息。”

“最近甄氏給朕進貢了一些遼東的上好人參,你拿幾株回去好好補補身子,不要太過辛勞了。”

雖然說曆史上的司馬懿壞事做儘,但在這個時空人家畢竟還沒做過,再加上平時辦事也勤勉,劉協已經對他改觀許多了,否則也不可能讓他來參詳政務。

所以該關心還是得給予關心的。

當然,若是能鞠躬儘瘁累死在政務上,不要活那麼久,那就更好了。

司馬懿聞言表情一滯。

他之所以請求留下來徹夜處理政務,是希望得到天子恩準同樣夜宿宣室,但他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天子關心他的身體、賞賜人參固然好,但他更想要的是夜宿宮中的殊榮啊!

但這種話他不好主動說出口,因為他和諸葛亮不同,他在城裡是有家可住的,所以隻能道:“謝陛下賞賜。”

諸葛亮驚訝地看了司馬懿一眼。

心中對他的觀感好了不少。

沒想到這位司馬禦史,也是一位儘職儘責的忠臣,居然這般不辭辛勞,實在令人欽佩。

一旁的賈詡是個老狐狸,一眼就看穿了司馬懿心中的想法,聽到劉協的回答後差點忍不住笑出聲來,目光在司馬懿和諸葛亮之間來回遊走。

“一個功利心極強,想要努力在陛下麵前表現;一個生來閒雲野鶴,卻身懷大才被陛下所重視。”

“有意思,實在是有意思。”

賈詡眼神戲謔,隱隱覺得有這兩人在,日後朝堂之中不會無趣了。

同時他也感到很好奇,受陛下如此重視的諸葛亮,和才乾非凡的司馬懿比起來到底孰強孰弱?

“好了,且去用膳罷。”

劉協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繼續討論下去,帶著眾人一起去吃飯。

……

晚膳過後,天色已經黑了下來。

劉協因為累了一天所以早早地便回寢宮休息了,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則是一同回到宣室,一個秉燭處理政務,一個迅速熟悉工作崗位,嘗試著首次為天子批閱奏折。

宣室內燈火如豆,一片寂靜。

隻有毛筆在奏折上書寫的聲音,還有燭芯爆裂產生的細微聲響,司馬懿伏首於案奮筆疾書。

處理奏折的速度十分迅捷。

書寫之餘,他看著對麵諸葛亮不緊不慢的模樣,不由得深深皺眉,說道:“你處理奏折也太過緩慢了。”

“每日需要處理的奏折堆積如山,照伱這樣的速度,何時才能處理完?既得了陛下器重,得以參詳政務,應當更加儘心才是。”

這一會兒功夫他都已經處理了十幾份奏折了,但諸葛亮才剛剛處理完第三份,似乎奏折裡的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要仔細思慮,導致這速度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兩相對比之下,他就覺得諸葛亮有些過於事無巨細,吹毛求疵。

如此下去,便是鐵人也得累癱不可。

司馬懿這話是帶著批評之意的,但誰知諸葛亮聽完後,卻是一臉歉然地說道:

“在下沒有處理政務這方麵的經驗,再加上這都是國家大事、不敢妄斷,因而細致了些,讓司馬禦史見笑了。”

“日後還需要多多向禦史請教。”

聽到諸葛亮這誠摯的回答,司馬懿隻覺得一拳像是打在了棉花上,差點給自己憋出內傷來。

他其實更希望諸葛亮與他針鋒相對,這樣也好讓他有打壓的理由,但誰知道諸葛亮居然這麼恬淡。

“……無妨,你這般也是儘職儘責。”

司馬懿憋了半天,隻能這般回答,同時幽幽地問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如今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除了禦史中丞、中書令以及溫公之外,我還沒見過誰能得到陛下這般信賴器重。”

“這種感覺如何?”

司馬懿的語氣裡有著難掩的酸意,他終究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他想知道諸葛亮會怎麼回答。

諸葛亮手中的筆微微一頓,沉思良久後,才認真地回答道:“我很惶恐,但也很期待。”

“惶恐?期待?”

司馬懿的眉頭都擰成了“川”字。

他不解諸葛亮這話的意思。

諸葛亮緩緩歎道:“我出

身於琅琊諸葛氏,父親官至泰山郡丞,不過到了我這一代,家中兄弟均未入仕途。”

“父親去世後,我跟隨叔父去投了劉表,但沒過幾年叔父也去世了,我便拜了水鏡先生、龐公為師,開始隱居耕讀。”

“我一直都希望進入朝堂,輔佐天子興旺漢室,但當這一切真的降臨在我身上時,我才知道這份責任之重。”

“這些奏折——”

諸葛亮的手從桌案上的那些奏折上一一撫過,神色凝重地說道:“它們關係到大漢萬千百姓,我們朱筆在奏折上輕輕一鉤,或許就將影響到成千上萬人的命運。”

“有這份責任在身,我怎能不惶恐,又怎能不慎重?”

諸葛亮將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並且抬頭看向司馬懿,語氣真摯地說道:“亮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陛下不以我卑鄙,不遠千裡遣人請我入宮,托付重任。”

“正是因為陛下給予我如此信任、如此厚望,我才不敢隨意為之,不敢負陛下所望。”

“但和司馬禦史比起來,我需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

“司馬禦史為了國事殫精竭慮、日夜操勞,亮深感欽佩。”

聽完這一席話,司馬懿隻覺得臉上發燙,因為他之所以熬夜處理政務,隻是想獲得天子的恩寵罷了。

但卻被諸葛亮當成了儘職儘責。

“身為臣子的本分罷了。”

司馬懿輕咳一聲,故意神色淡漠地說道:“原來你……原來孔明是水鏡先生還有龐公的弟子,難怪會有此才乾。”

“那孔明說期待,又是何意?”

他是首次聽到諸葛亮的出身和來曆,沒想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龐德公以及水鏡先生的弟子。

司馬徽亦是他們司馬氏的族人,諸葛亮是他弟子,也就間接和他們司馬氏有一份香火情。

“期待,自然就是期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