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臣們走後,我微微一笑:“諸卿如何看待西域請援?”
眾人七嘴八舌,主要分為三派。
一派是以馮劫為首,覺得烏孫如此囂張,難掩胸中怒火,同時可以趁機徹底解決匈奴之患,支持出兵攻打烏孫;
一派是以餘禾為首,覺得如今大秦應該修養生息,不宜遠征,隨便給點錢糧意思一下也就算了,既不失大國風範,又不用勞師遠征;
另外一派則是以章邯為首,建議大秦屯兵敦煌,防止烏孫坐大,同時防備匈奴和烏孫聯合進攻大秦。隻要烏孫不危及到大秦,大秦就沒必要管他們的事,反正隻是和他們做生意,跟誰做不是做。
至於李斯,總結得很到位:“陛下,臣覺得可以采納太尉的建言,既可以防止烏孫和匈奴趁機進攻大秦,又可以保證商路暢通,也不用耗費那麼多錢糧,可謂良策。”
我瞟了他一眼,你這個右丞相當得好哇,三頭不得罪!李斯的性格現在是越來越捉摸不定了。
不過這也不怪他們,起碼現在的人對西域還沒什麼概念,大多數人不會想著將遠離秦地的西域納入大秦的版圖,離大秦那麼遠的地方發生什麼事與大秦有何乾係?
等眾人議論完,我開口道:“朕以為諸卿說的都有道理,不過大秦在河西走廊有七萬兵卒,對付西域那些小國足夠了,而且給些錢糧顯得我大秦太小氣。所以朕的意思是,發兵幫助西域。”
眾人嘩然,其實像馮劫那樣上頭的人不多,大多數還是支持坐山觀虎鬥。
看眾人要開口反對,我緊接著道:“隻不過大秦的兵卒要從關中出發,這一路走起來頗為艱難,沒有個一年半載恐怕走不到西域,他們能不能撐到秦軍抵達,那就看他們的造化了。”
章邯和李斯率先反應過來,原來我也是打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主意,隻不過比他們高明太多。
兩人立刻讚同道:“臣讚同陛下的決策。”
其他人漸漸回過神來,也品出了我的言外之意,齊聲讚同道:“陛下英明!”
————
我揮揮手,朝會結束,帶著李斯、馮劫、章邯去了四海殿,商議一下細節。
幾人落座,我剛準備跟他們說說我的想法,突然孟合一路小跑進到殿中,未到跟前已經開口稟報:“陛下,吳劍將軍和蒙恬將軍的八百裡加急軍報!”
包括我在內,四人“呼”地起身,死死盯著孟合手中的軍報。
普通的軍報隻會到太尉那裡,六百裡加急軍報一定有戰爭發生,而八百裡加急軍報則是發生了危及天下的大事,就會直接送到皇帝手裡!
“念!”我沒有猶豫,丞相和太尉都在,沒必要傳閱了。
隨著兩人的奏報念完,眾人都驚在了原地,剛剛才說大秦已經不懼匈奴的威脅,如今匈奴人竟然打到了九原長城!
我則是更為震驚:沒人聽說過的猛人冒頓出現了!而且一出現就是如此驚天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