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笑笑,解釋道:“箭塔你們都見過,燈塔就是在箭塔上設置一個火堆,用於指引海上的船隻,告訴他們港口在哪裡,或許用烽火台比喻更合適。海水無邊無際,不同於內河,沒有燈塔很難找到港口。”
眾人了然,齊聲稱讚道:“陛下英明!”
“此間事畢,你們去忙其他事吧,後天就是大朝會,少不得一番操勞。”
眾人退下後,我長舒了一口氣,北地秦軍和嶺南秦軍都安排好了,接下來就看能不能順利推進了。
“岐綰,把豫進和百衝叫來。”
不多時兩人聯袂而來,落座後我將剛剛畫好的圖紙交給二人:“此物名為燈塔,是要建在港口、航線附近,指引海上船隻方向的建築,你們看看。”
圖紙很簡單,主要是跟烽火台幾乎一模一樣,兩人很快就看懂了。
豫進拱手道:“陛下,此物高二十丈,又在風大浪急的海邊,想必是磚石結構?”
我點點頭:“那是自然,二十丈不算低了,關鍵在於選址,如果周邊空曠自然不用刻意挑選地方,但海邊多斷崖高山,如此就要將燈塔建在高處,否則船隻在海上注意不到燈塔,因為地球是圓的,將來進入深海有可能看不到燈塔。”
他們和泰月都已經接觸了基本的天文地理知識,現在能夠漸漸接受地球是個球的概念了,能夠明白我說的在深海看不到燈塔的意思。
百衝疑惑道:“陛下,這瞭望台、值守房、風向標臣能看懂,這聚光鏡麵是什麼意思?還有從塔頂連下來一條線是何物?”
我笑著看向豫進,考問道:“豫進,你可能看明白其中玄機?”
豫進造出了望遠鏡,自然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用處,但是卻不明白這個凹透鏡如何實現聚光,看圖紙上火光隻往一麵照,玻璃卻是能透光往兩麵照的,良久尷尬道:“陛下,恕臣愚鈍,兩者臣都沒看出是做什麼用的。”
我為他們解惑道:“這聚光鏡麵的製作有些麻煩。取一塊或者幾塊玻璃拚接成圖紙中的凹麵形狀,在弓形背麵塗上一層錫,再塗抹上水銀,就能形成一層薄覆麵,前麵就成了銅鏡一般的鏡子,可以實現聚光,這樣能使火光更為集中,更亮。”
“當然了,玻璃鏡子不是那麼容易製造的,不過建造燈塔不是短時間的事,你們還有時間慢慢研究。至於從塔頂連下來的線是用鋼鐵製成,稱為避雷針,一旦打雷擊中燈塔,雷電會通過鐵絲傳導到大地上,不會毀壞燈塔。”
兩人麵色嚴肅,認真地點點頭,公輸進拱手道:“臣明白了,回去後臣先做出大致模型,呈予陛下,若是無誤,再行建造。”
兩人跟我接觸的最多,後世的知識也是學習的最多,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已經見得麻木,現在聽到我的吩咐都習以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