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李讓一愣,有些不可思議道:“交給臣去辦?”
“不錯,交給你去辦!”
李世民沉聲道:“太子的戰馬受驚一事,朕對外宣稱的理由是意外,怕的就是打草驚蛇,此事,不宜令刑部或大理寺大張旗鼓的去辦,朕隻能交給你。”
“交給臣......”
“這個,臣也不會辦案啊。”
李讓顯得很是為難,倒不是他不願去查,關鍵是他真的不會辦案啊。
而且,顏師古的告誡還縈繞在他的心頭,他現在著急去闖個大禍。
再加上金城臨盆在即,他又還要教導一群紈絝和兩個關門弟子,哪有時間去查謀害太子的真凶?
見李讓遲疑,李世民不由得皺起眉頭,問道:“怎麼,你不願意?”
“這個,倒不是臣不願,隻是臣最近沒時間啊,陛下您也知道,臣的孩兒快要降生了,還有書院那邊,魏王殿下,蜀王,吳王,齊王,幾位殿下都在文學院等著臣,臣確實抽不出身來。”
李讓說的是實話,他現在確實抽不出身來。
一旦他答應去辦案,勢必要牽扯他很大一部份精力,他根本沒時間啊。
聞言,李世民也是有些猶疑不定。
他喃喃道:“可此事若不讓你去,朕還能讓誰去?”
聽見李世民這句呢喃,李讓不由得靈光一閃,小聲道:“陛下,您要是沒有合適的人去辦,臣倒是有一個合適的人選推薦。”
“誰?”
李世民回過頭來,有些詫異地看著李讓。
他讓李讓去辦這件事情,主要是出於李讓的能力和此事的特殊性考慮。
此事最特殊的地方,便是他已經對外宣稱東宮戰馬受驚是意外,因此,去辦理此事之人,就隻能選擇暗中下手。
不能大張旗鼓的調動太多力量,便相當於在辦案之人身上添加了諸多桎梏。
大唐能人很多,但能夠陰惻惻的將此事辦好之人,除了李讓之外,他就隻能想到自己的大舅哥長孫無忌了。
不過,長孫無忌的位置太高了,也不合適。
李讓沉吟道:“此人,陛下也認識,便是臣去鬆州之時,出任臣帳下隨軍參謀的劉仁軌。”
“劉仁軌?”
李世民忍不住詫異道:“一個小小的禦史,他能辦好此事?”
李讓點點頭,沉聲道:“陛下切莫小看劉仁軌此人,臣與他在鬆州相處了半年有餘,不誇張的說,此人絕對有出將入相之才。”
聽見李讓對劉仁軌的評價這麼高,李世民頓時有些訝異。
按照大唐的軍製,為了防止主將在軍中一支獨大,往往會安排隨軍參謀一職,一來是為了替主將查缺補漏,二來也是為君王監視將領。
因此,隨軍參謀這樣的職位,一向不怎麼受到將領的待見。
而這個劉仁軌,竟然能以隨軍參謀的身份,讓李讓給出這麼高的評價,莫非真是大才之人?
就在李世民疑惑之時,李讓再度開口道:“據臣所知,劉仁軌近日業已從鬆州回長安繳令,正待在家中等候兵部核算完軍功之後授職,此人有沒有能力,陛下隻需召進宮中一試便知。”
“劉仁軌......”
李世民呢喃著這個名字,微微頷首道:“此人在華陰縣任倉曹之時,便以為官剛正直言敢諫出名,朕將他調任魏徵麾下,也是希望他做一諍臣,為朕明確得失,既然李小子你說他有出將入相之才,那朕試上一試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