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容給三人搬過來小鋪團,三人在李讓的床邊坐下。
見他們並不打算走,李世民臉上更是露出一副欲言又止之態,李讓隻得強撐著精神問道:“陛下,可是還有什麼事情?”
李世民下意識的搖頭,隨後又點點頭,隻是臉上的表情越加複雜。
氣氛沉默,李世民遲遲不開口,那中年文士歎了口氣,說道:“陛下,不如讓臣來開這個口?”
李讓儘管精力不濟,但李世民和三人來這裡,有話又不說,還是讓他有些好奇。
中年文士開口之後,李讓不由催促起來:“陛下有話不妨直言!”
“也罷,公瑾,還是你來說罷。”
見李世民應下,中年文士先是自我介紹了一句:“李縣侯,老夫張公謹,這位是譙國公柴紹。”
又是兩位大佬,李讓倒是不怎麼意外。
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身份,張公謹便繼續開口道:“以李縣侯之聰慧,想必也猜出來了,這一次乃是陛下針對一些人挖下的一個坑。”
“嗯!”
李讓嗯了一聲,靜靜等待著下文。
他就說嘛,以李世民的水平,怎麼可能被一群流民絆住腳步,甚至放棄長安城的掌控。
所以得知了這個結果,李讓倒是不至於太過驚訝。
見李讓的眼神沒有太大的起伏,張公謹也放心了。
開始慢條斯理的說起了事情的起因經過。
一切與李讓猜測的大差不差。
李世民平滅突厥之後,聲望在民間達到了頂峰。
這讓一些看不慣李世民的人坐不住了,紛紛開始下場針對李世民。
先是在大軍未曾班師回朝的時候,便大肆宣揚李世民此舉乃是窮兵黷武的暴君之舉。
後來杜如晦去世,長安又是一片群魔亂舞。
作為玄武門之變的幕後策劃人之一的杜如晦,也不可避免的被一些人打上遭了天譴的標簽。
直言若非他幫助李世民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也不會落得個折壽早夭的下場。
再到後來的李世民縱容李讓殺害士卒,這些壞名聲都被安到了李世民身上。
眼看在他們的打壓之下,李世民平滅東突厥的聲望就要被消耗殆儘之時,李讓造出來的曲轅犁橫空出世了。
李世民以曲轅犁為借口,創立百家書院,直接打了世家門閥一個措手不及。
再加上大唐周邊二十九個國家聯合表示對大唐的臣服,為李世民獻上了天可汗的尊號,李世民的聲望真正達到了頂峰。
而這一切,無異於是在挑戰世家門閥的底線。
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對世家門閥俯首聽命的皇帝,而不是一個雄才大略不受世家掌控的皇帝。
所以,他們決定對李讓這個始作俑者下手。
一開始,他們確實是打算殺了李讓的。
但當他們深入調查,發現李讓竟然是隴西李氏之後,殺人的計劃就變成了擄人。
但要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擄走李讓,那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於是李欽下令掘開了黃河,用流民來吸引李世民的目光。
拖住李世民的任務被隴西李氏接下,擄走李讓的任務就落到了李讓的母族博陵崔氏身上。
而李世民在洞悉了世家門閥的打算之後,便將計就計,趁勢將世家門閥安插在長安的所有探子一網打儘。
並且為了預留出安置流民的時間,李世民的最終計劃是讓李讓拖住崔氏至少半個月。
所以他安排張公謹先一步帶人去往太行山,又安排柴紹暗中護衛李讓的安全。
等長安事畢,再將李讓帶回長安。
如此,便能讓世家門閥偷雞不成蝕把米。
但他們算錯了一件事情,他們沒算到李讓如此剛烈,竟然會在三原縣就發作與崔氏的人火拚。
不得已之下,柴紹隻好提前出麵將他帶回長安,連帶著已經出了三原縣的張公謹也被快馬追回。
隨著張公謹的講述,隻有李讓一個人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靜靜的聽完事情的起末,心中不可避免的湧現出一股疲憊的感覺。
說來說去,就是他又一次被放棄了唄。
上一次在草原,這一次在長安,他來到大唐不過半年,就已經做了兩次魚餌。
難道他李讓不要麵子的嗎?
望著李讓眼中流露出的失望之色,李世民臉上恰到好處的流露出一抹愧疚。
他抿了抿嘴,低聲道:“李小子,此次你乃是為朕所累,你想要什麼補償?”
此言一出,李讓心中隻覺得怪異無比。
這句話,好像渣男語錄啊。
還是提起褲子就不認人的渣男。
但...李讓並不想要什麼補償,他現在隻想知道真相。
沉思片刻,李讓問道:“隴西李氏掘開黃河一事,陛下事先可否知情?”
李世民一怔,臉上頓時湧現出一抹怒意,隨即緩緩搖頭道:“此事,朕並不知情,若非公瑾提前洞明有大批流民自隴右湧入關中,這一次,隻怕朕也會被打一個措手不及。”
聽得李讓提起此事,柴紹和張公謹臉上也是怒不可遏。
尤其是張公謹,他出自敦煌張氏,張氏同樣是隴西簪纓世家,但因為出了一個張公謹,所以張氏一向與李世民共同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