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便依你所言,朕再去給崔氏和李氏添把火。”
李世民重重點頭,隨即起身大步流星的出了房門。
“陛下慢走!”
李讓並未起身相送,現在他可是殘障人士。
儘管經過一個多月的修養,他其實已經生龍活虎。
但是能不動彈的時候,就沒必要去沒事找事。
反正李世民也不是一個拘泥於小節的帝王。
待李世民走遠之後,李讓的表情便陰沉了下來。
他的心情當然不是表麵上看見的那樣風輕雲淡。
事實上他很生氣,非常的生氣。
儘管現在流傳於大唐的謠言都是出自他手,讓百姓們咒罵他也是他以身入局的一環。
但他還是很生氣。
因為他本可以不用經曆這一遭的。
他本可以好好的在大牢裡改造,改造完就能回太平村當他的鹹魚侯爺。
但這些世家門閥非要跳出來找事。
找事也就算了,偏偏還要找到他身上。
原本這些咒罵聲討他是不用承受的,他自問來到大唐之後,他從未主動去得罪過任何人。
但這些人卻偏偏不願意放過他。
讓他不得不以身入局,去為自己,為百姓討一個公道。
他當然生氣,他也有理由生氣。
看著桌子上那張檄文,李讓忍不住咒罵出聲。
罵了幾句國粹之後,還是覺得不解氣,乾脆將檄文撕成碎片,揚得到處都是。
“草(一種植物)”
咒罵了幾句之後,李讓終於冷靜下來,一屁股跌回軟榻之上坐著。
婉容很好的充當了工具人的角色,李讓發泄過後,便一言不發的開始收拾殘局。
李讓深吸幾口氣,強行控製自己的情緒平複下來。
隨後開始在腦海之中複盤每一個細節。
這一次的計劃是他主動提出來,由李世民去經手執行。
許多人或許已經猜到這是李世民和李讓的手筆,但他們並不知道具體的計劃,也猜不出具體的計劃。
那些負責散布謠言和推波助瀾的人,也是李世民派出去的死士,一旦被人逮到就會自儘。
儘管事情進行到現在這一步都很順利,那些世家門閥也不可能猜到李世民和李讓還有報紙這個秘密武器。
但李讓還是不敢大意。
正如李世民憂心的那樣,但凡哪個細節上出現一點疏忽,那他就真的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再也無法翻身了。
所以李讓需要不斷複盤,趁著現在計劃還沒有完全實施,看看有沒有什麼漏洞,也好及時補救。
真正說起來,李讓的計劃其實很簡單,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言。
就是引導輿論來達成李讓的目的。
先放出謠言,將李讓和李氏還有崔氏的關係宣揚得人儘皆知。
並著重強調了一番李讓殺害的娘舅出自崔氏。
唯有如此,才能將天下百姓的目光聚焦在李讓,李氏,和崔氏身上。
當輿論發酵起來,讓崔氏和李氏不得不為了家族的清名,站出來向全天下宣告舍棄李讓的時候。
李讓便可以趁勢向天下百姓道明他為何要殺害娘舅的真相。
屆時,世人都會知道,李讓殺害娘舅才是真正的大義滅親,他也並非背棄祖宗之人,而是被李氏和崔氏趕出家門的棄子。
畢竟世人說他背棄祖宗可沒有證據,完全是謠言在這麼說。
但李氏和崔氏與李讓斷絕關係的檄文卻傳得到處都是。
時至今日,百姓們心中已經積攢了足夠的怒氣。
隻要真相大白那一天,百姓們對於李讓的怒氣就會轉移到李氏和崔氏身上。
因為輿論是不需要證據的。
就像現在天下百姓咒罵李讓一樣。
大多數百姓隻是聽信了謠言,便將李讓罵了個狗血淋頭。
這還是李讓在沒有損害到他們的利益的情況下。
若是讓百姓知道這一次隴右水患並非天災,而是人禍,是隴西李氏造成的人禍。
那他們的怒火一定會將李氏燒得連渣都不剩。
尤其是隴右受了水患的幾十萬百姓,他們可是切切實實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得知真相前,百姓們對於這些世家門閥有多崇拜,得知真相後,他們的恨意就會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