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炒茶(2 / 2)

初唐小閒人 子率以正 7555 字 10個月前

第一步揉撚的目的是為了讓茶葉更好的發酵,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所以李讓隻是隨便示意了一下,幾個廚娘就已經能夠上手了。

很快,攤了一地的茶葉就變成一地焉了吧唧的葉子條。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發酵。

李讓指揮著廚娘們在茶葉上蓋上一大塊麻布,今夜的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在一群下人們不解的目光中,李讓大手一揮,宣布解散。

翌日......

李讓難得的起了個大早,因為茶葉發酵的時間不宜過長,時間長了,茶葉就爛了。

來到廚房,六個廚娘已經嚴陣以待,隻等李讓來傳授他們新的知識了。

李讓先是檢查了一下茶葉的發酵程度。

還不錯,聞著已經有淡淡的茶香了,拿去曬曬說不定還能曬出白茶。

但李讓不是一個喜歡半途而廢的人。

所以,李讓大手一揮,開始將六個廚娘指揮得團團轉。

炒茶的大鐵鍋已經到位,本來炒茶的灶台該是斜麵的,但時間上來不及,就隻能用家裡的灶台將就一下。

一截老樹樁點著,一簇幽幽的火苗燃起。

炒茶的火不易過大,李讓在後世的時候可是專門去一個家中有茶園的同事家裡進修過炒茶技藝的,如今做起來,隻能用輕車熟路幾個字來形容。

鍋壁微微發燙,但還不到燙手淡淡程度就能下茶。

一次性不用下太多,一兩斤的樣子足以。

李讓以手作鏟,輕輕的翻動著鍋中的茶葉,不多時,廚房裡陡然散發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熟悉的味道。

李讓滿臉陶醉,發自內心的感到開心,不是因為他炒茶一次就成功了,而是因為這個世界又多了一種他熟悉的東西。

手掌感受不到潮意,就是茶葉出鍋的時候。

緊接著就是揉撚的程序,這一次揉撚比第一次要難一些,因為還要給茶葉定型。

其實不定直接風乾也可以的,就是外形比較醜,所以為了接下來的裝逼時刻,李讓還是將茶葉揉成了細長的長條。

李讓親手操作過一次,便將舞台留給了府中的六個廚娘,他負責在一邊指導。

茶葉這種東西,不僅是漢人愛喝,草原上的漢子更是要靠著這東西補充維生素和治療便秘。

所以以後侯府每年茶葉的出貨量必定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早點把彆人教會,早點掙錢,挺好。

李讓將炒好的茶葉放到通風處,找了兩個圍觀的下人扇風進行人為風乾,指導了六個廚娘一陣,給他們畫了一陣大餅,吩咐她們好好練習,以後有敞亮前途等著她們。

隨後就出了府門來到張二叔家裡。

泡茶最好的工具自然是瓷器。

但大唐初期的瓷器工藝還遠不如五代宋元那麼成熟,成套的更是少之又少,一時間也找不到合適的,所以茶杯茶盞李讓隻能用琉璃杯琉璃盞代替。

儘管這個時代的琉璃李讓也看不上,氣泡多,顏色也沒那麼透明。

但至少比陶器或者青銅器具要好得多。

至於來找張二叔,則是要他給自己雕刻一個茶盤。

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茶葉的高貴自然也需要一套好的茶具來襯托。

且一定要多精美,用料一定要貴。

前日宴席那些賓客送來的禮物之中有著不少珍貴木料,此時正好派上用場。

將那些木料一股腦的塞給張二叔,告訴了他自己需要的東西的製式,得到張二叔拍著胸脯的保證,李讓興衝衝的回家了。

晚上,茶葉已經風乾。

迫不及待的找來一個瓷杯衝泡了一杯,滾燙的茶水燙得口腔生疼。

但感受著舌尖上的苦澀和舌根處的回甘,李讓卻是差點熱淚盈眶。

就是這個味道。

雖然比不上後世那些動輒成千上萬一兩的好茶,但比起在超市之中買回來的那些機炒茶卻是絲毫不遜。

就憑這個味道,李讓有把握靠著這個東西將大唐周邊的國家都刮下來一層油。

隻是一杯茶下肚,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李讓一夜無眠。

躺在床上,李讓無語凝噎。

忘了茶還有提醒腦的功能了。

第二天一早,李讓頂著一個黑眼圈出現在院子裡的時候,月兒和娟兒都被他這副憔悴的模樣嚇傻了。

不知不覺,三天時間一晃而過。

李讓要的茶盤,張家二叔也給李讓送來了。

手藝當然沒得挑,就是這顏色,這包漿,古香古色的樣子怎麼看都不是新做出來的。

李讓好奇的問了一句:“二叔,你用桐油擦拭過?”

張二叔聞言,臉色頓時變了,低聲道:“二娃子,這可是叔叔吃飯的秘密,你可千萬不要說出去。”

李讓點頭應下,既然是張家二叔吃飯的秘方,李讓也不會去到處亂說。

萬事俱備,接下來是裝逼時刻。

李讓收拾好東西,便馬不停蹄的朝長安而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