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客堂,李讓迅速道明了今日的來意。
麵對唐儉,他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唐儉是大唐為數不多真正將他當作親近的晚輩對待的人,其他人,如程咬金,長孫無忌,柴紹之流,總歸還是利益牽扯比較多。
至於有幾分真心,那就很難說了。
並且他要去江南種地的事情,也還需要唐儉從中轉圜。
畢竟他總不能什麼準備都不做,就這麼帶著老婆跑到江南去吧。
那不是去種地,那是去當愣頭青。
而唐儉聽完李讓的打算,眉頭便緊緊的皺了起來。
沉吟片刻之後,唐儉搖搖頭。
“幫你約見使節尋找稻種倒是小事情。”
“但李小子,不是老夫要打擊你,和親之策是國策,不是你去多種點糧食出來就能徹底廢除的。”
“況且,江南之地連陛下的手都插不進去,你怎麼就篤定你去了江南一定能站穩腳跟?”
李讓深吸一口氣,臉色嚴肅起來。
“唐伯伯,小侄自然知曉這諸多難處,小侄也沒想過能在短時間內廢除和親之策。”
“但有些事情總歸是要有人去做的。”
“何況小侄去江南種地,也不完全是為了廢除和親之策。”
“三季稻一事一旦試驗成功,我大唐將再無缺糧之憂,國力也能更上一個台階。”
“若是功成,小侄自是名利雙收,若是不成,左右也不過是欠下幾個人情罷了。”
“所以此事再難,小侄都必須要去嘗試一番。”
唐儉的話是發自內心的,但李讓的話也是發自內心。
和親之策自然不是那麼容易廢除的,但總要有人去試試,況且,去江南種地,對於李讓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躲懶機會,更是一個非常好的猥瑣發育的機會。
既能避開長安這個漩渦中心,又能讓李世民時刻記住他的好,還能由明轉暗積攢侯府的實力,簡直一舉三得。
而選擇繼續留在關中,指不定什麼時候就得被李世民揪出去當成驢子拉兩圈磨。
李讓的性子就是個能躺著絕對不坐著的人,哪能受得了時不時的被人當驢使的折磨啊。
更何況,李讓還有不得不離開關中的理由。
那便是關中的風水克他。
回到長安不到一年就進了兩次大獄,已經足以說明問題所在。
雖然大理寺的監牢住著還算舒服,但他絕對不願意再三進宮了。
唐儉聽著李讓那些大義淩然的話,忍不住暗歎口氣。
隨即罷罷手道:“也罷,你是個靈醒的娃子,也是個有能力的娃子,老夫相信你,既然你主意已定,那就放手去乾吧,至於稻種之事,正好後日又到了大朝會,各國使節都要向陛下上表,屆時老夫幫你問問就是。”
唐儉終究還是選擇支持李讓,他了解李讓,他相信李讓做出這個選擇,一定是出於深思熟慮的結果。
“嗯......對了,此事可要老夫替你轉告陛下?”
唐儉繼續追問了一句,顯然是已經考量到了李讓和李世民之間的分歧。
聞言,李讓沉思片刻,點點頭道:“那便有勞唐伯伯。”
李讓現在不想去見李世民,不僅是因為和親之事,還因為李世民關了他那麼久,他有點記仇。
想必李世民現在也不太想見他。
此事由唐儉代為轉告,最合適不過。
拜訪唐儉的目的達到,李讓便告辭出了唐府,他還要去拜訪蕭禹,很忙,唐儉也要忙著處理兒子和公主的婚事,更忙。
不過大唐的國公府基本上都在朱雀大街上,互相之間挨得很近,倒是省了李讓長途跋涉的麻煩。
到了宋國公府,李讓就沒有回家的待遇了。
儘管三天前已經送過拜帖,但老老實實的遞上禮單請見,規規矩矩的走流程。
門房進去稟報,李讓就隻能站在外麵吹著冷風。
好在宋國公府也沒有讓他等太久,不多時,國公府的大門便被兩個門房推開。
門內傳來一道渾厚的聲音:“哈哈哈哈,清都山水郎,終於來了,這一天可叫老夫好等啊。”
蕭禹的笑聲才剛剛傳進耳朵裡,人便已經踏出了門檻。
宋國公府大開中門迎接李讓,可謂是做足了姿態,李讓自然也不會拿喬,急忙笑著應了上去。
“小侄見過蕭伯伯,叫蕭伯伯見笑了,什麼清都山水郎,不過是閒暇時分發的牢騷而已,蕭伯伯可莫要再取笑小侄了。”
二人相互之間客套了一句,話裡話外儘是機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