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也會攜帶後宮的皇後妃子與皇子公主走上皇城的城樓,與百姓們近距離的接觸,堪稱是真正的與民同樂。
如此重要的日子,長安從現在開始準備迎接元正也就顯得非常正常了。
隻是如今大唐北方各地都出現了冰災與雪災,雖然災情不重,但架不住範圍太廣,積少成多之下,也是一件足以令朝野震動的大事。
所以李讓估摸著,今年李世民恐怕沒心情過個好年,更不要說還有心情與民同樂。
走了一路,看了一路的風景,任城王府也到了。
女兒回門,娘家自然早已備足了禮節。
給李道宗和柳氏磕完頭,李讓便繞到偏院找小舅子吹牛打屁。
至於金城,則是跟著笑得合不攏嘴的柳氏躲進了後院,估摸著不到吃晚飯的時候是不會出來的。
李景恒毫無形象的靠在軟榻上,懶洋洋的問道:“陛下決定對嶺南用兵了,姐夫你還打算去江南嗎?”
李讓用同樣的姿勢靠在軟榻上,懶洋洋的回道:“陛下對嶺南用兵,又不是對江南用兵,當然要去。”
李景恒一下翻身坐了起來,問道:“能帶我嗎?”
李讓反問道:“你會種地嗎?”
李景恒一下子就焉了,又懶洋洋的靠回軟榻上。
“不找個地方去,明年父王就要把我送去百川書院,種地我是不會的,不過去江南做官我覺得我可以。”
小舅子大言不慚的話差點沒把李讓逗笑。
“去江南做官,虧你想得出來,你咋不說去嶺南打仗呢?”
“打仗我不行,我知道我自己有幾斤幾兩,上戰場,隻怕是這輩子都不可能了,但我更不想去書院混日子,哪怕讓我去嶺南做官呢。”
李景恒一臉惆悵,言語中滿是對書院生活的排斥。
李讓抿了抿嘴,不再繼續接話。
主要是沒什麼好說的,李景恒這一生的命運是從出生開始就注定的。
他今年十四歲,和唐觀的年紀一樣,但唐觀可以做官,李景恒不行。
宗室為官,大唐暫時沒有這樣的先例,更何況李景恒還有一個超牛逼的老爹。
老爹本就是威望極高的大將軍,你再安排一個兒子去做文官。
怎麼,是對政權有所企圖?
軍權政權兩手抓,又是宗室王爺,旁人不說閒話就怪了。
兩人閒聊了幾句,李景恒也不再說話。
高門大戶就沒有傻孩子,李景恒同樣明白他的命運。
運氣好一點,可能就是走雞鬥狗的過完這一生,反正老爹死了還能活在大哥的庇護下。
過幾年年紀大點,就娶一群媳婦蒙頭造娃。
要是運氣再好一點,遇上李世民高興,說不定還能混個守皇城或者守宮城的差事。
當然,那是運氣好,運氣不好一點,可能還要被老爹牽連。
起家之時,宗室中有能戰敢戰的將領,那是好事,天下太平,宗室中再有這麼牛逼的存在,那就是原罪了。
如今,不僅李道宗有原罪,還有另一個宗室王爺河間王李孝恭也有。
而兩人應對的方式也很簡單,李道宗給自己豎立了一個貪財的人設,有人上門送禮,他來者不拒。
李孝恭則是將平康坊當家,時不時的還要強搶一個民女來鞏固一下自己好色的人設。
總的來說,但凡有點戰功在身的王爺,現在的日子都談不上好過。
兩人靠在軟榻上沉默不語,直到門外傳來王府管事驚慌的聲音。
“姑爺,姑爺,宮裡來旨意了,王爺喚您過去接旨。”
李景恒和李讓坐起來,對視一眼,不由得有些疑惑。
宮裡麵來的旨意,既然是給李讓的,就該送去太平村,怎麼會送來任城王府?
不過,疑惑歸疑惑,旨意還是要接的,李讓起身拍拍屁股,淡然道:“走,去看看。”
李景恒點點頭,二人便跟著王府管事來到了前院。
但一到前院,兩人便愣住了,因為李道宗手裡也拿著一封聖旨。
“李縣侯,接旨吧。”
見李讓到了,前來傳旨的常德便展開聖旨開始念起來。
李讓和李景恒急忙走到李道宗身後站定,微微彎下腰。
“詔曰:朕惟兩國邦交,欽命弘化公主和親吐穀渾,以結兩國之好,昭應縣侯李讓,勤勉柔順,允文允武,可著送親副使,欽擇吉日,護送弘化公主出關完婚......欽哉。”
聖旨的內容一出,李讓一下子就明白了為何李道宗手上也會有一封聖旨了。
既然他是副使,那李道宗便應該是正使,乃至於龍陵和伏允可汗的主婚人。
“臣,接旨~”
暗歎口氣,李讓麵無表情的從常德手中接過聖旨。
老實說,對於李世民讓他去送親一事,李讓並不感到意外。
但李世民若是以為如此便能誅他的心,那李讓隻能說他的算盤打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