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推廣雜交小麥(十七)(1 / 2)

陽光明媚的夏日,金色的麥浪在微風中翻滾,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跨區域的雜交小麥種植合作項目終於迎來了豐收的季節。

在各公社和農場的精心管理下,雜交小麥的種植麵積不斷擴大,產量節節攀升。

原本產量較低的地區,通過引進新技術和優質資源,實現了小麥產量的翻番,農民的收入也隨之增加。

老王站在自家的麥田邊,望著眼前金黃的麥穗,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他的手中拿著一株沉甸甸的麥穗,輕輕撫摸著飽滿的麥粒,眼中滿是自豪:“看看這麥穗,顆粒飽滿,這都是新技術的功勞啊。”

不遠處,東郊公社的農民們也在忙碌著收割。

他們手持鐮刀,彎腰在麥田中穿梭,動作熟練而迅速。

一位年輕農民抬起頭,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興奮地說:“今年的麥子長得真好,比往年多了一倍不止。這下家裡能多賣不少錢。”

南郊農場的聯合收割機在田間轟鳴,機器的轟鳴聲和麥穗的沙沙聲交織在一起,奏出了一曲豐收的樂章。

農民們站在田邊,看著機器將麥子一排排收割,心中充滿了喜悅。

一位農民感慨道:“有了這些先進的機器,我們的農活輕鬆多了。李廠長真是個能人,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好處。”

在一片片金黃的麥田中,農民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他們知道,這一切都離不開李向明和各合作單位的共同努力。

李向明站在田埂上,望著這片豐收的景象,心中充滿了欣慰。

他知道,這些努力沒有白費,雜交小麥的推廣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隨著雜交小麥種植的成功消息不脛而走,周邊地區的農民和農業單位紛紛聞訊而來。

他們懷揣著對提高產量、增加收入的渴望,踏上了前往北郊農場的路途。

一輛輛拖拉機、自行車,甚至還有幾輛破舊的小卡車,載著好奇而期待的人們,穿梭在鄉間的小路上,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李廠長,我們村的麥子產量一直上不去,聽說您這兒有好法子,特地來看看。”

一位村長,戴著一頂破舊的草帽,臉上帶著一絲焦急,一見到李向明就迫不及待地說道。

李向明熱情地迎了上去,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歡迎歡迎,大家都是為了莊稼好,有什麼儘管問。”

在李向明的帶領下,參觀者們走進了金黃的麥田。

老王和其他“土專家”們早已在田間等候,他們手持麥穗,耐心地向來訪者們介紹種植的要點。

從種子的選擇、播種的深度,到施肥的時機、病蟲害的防治,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您看這麥穗,顆粒多飽滿,這都是按李廠長教的方法種的。”老王自豪地展示著手中的麥穗,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參觀者們圍成一圈,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地點頭、提問。一位年輕農民好奇地問道:“老王叔,這雜交小麥真的比普通小麥好那麼多嗎?”

老王笑著點頭:“那是當然,這雜交小麥抗病蟲害能力強,產量高,而且適應性好。隻要按照科學的方法種,準沒錯。”

在李向明的熱情接待下,參觀者們分批走進了北郊農場的各個示範田。

他們的眼中滿是好奇和渴望,不時地用手指輕輕觸摸麥穗,感受著那沉甸甸的分量。

一位來自較遠村莊的農民,手裡拿著一本破舊的筆記本,認真地記錄著每一個種植要點,他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仿佛在記錄著改變命運的秘訣。

“李廠長,這施肥的量真的很重要嗎?”

他抬頭問道,眼神中帶著一絲不確定。

李向明耐心地解釋道:“當然重要,施肥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小麥的生長。過多會導致燒苗,過少則會使小麥營養不良,影響產量。我們要根據土壤的肥力和小麥的生長階段,合理施肥。”

農民們聽後,紛紛點頭,他們的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一位中年婦女感慨道:“原來種地也有這麼多學問,以前我們都是憑感覺,難怪產量總是上不去。”

李向明微笑著鼓勵道:“沒關係,隻要大家願意學習,願意嘗試,就一定能種出好莊稼。我們這裡有詳細的技術手冊,大家可以拿回去參考。”

參觀者們紛紛領取技術手冊,臉上帶著期待和感激。

他們知道,這些手冊將成為他們種植雜交小麥的寶典,幫助他們在未來的日子裡,走出一條豐收之路。

在參觀的最後,李向明組織了一場小型的交流會。他選擇了一片樹蔭下的空地,讓農民們可以舒適地圍坐在一起。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大家的身上,形成斑駁的光影,為這場交流會增添了幾分溫馨的氛圍。

李向明站在人群中央,他的眼神中帶著鼓勵和期待:“今天,我們在這裡交流,希望大家不要拘束,有什麼問題儘管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解決。”

農民們互相看了看,逐漸放鬆下來,開始積極發言。

一位來自西郊的農民率先開口:“李廠長,我們那邊的土質比較硬,播種的時候總是不太順利,您有什麼好辦法嗎?”

李向明微微一笑,耐心地回答:“土質硬的話,可以在播種前先進行深翻土地,讓土壤更疏鬆。另外,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

旁邊的另一位農民點頭附和:“對,我試過加有機肥,效果還不錯。不過,有機肥得怎麼發酵才好用呢?”

中年婦女接過話茬:“發酵有機肥,要把有機物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後密封起來。一般發酵個三五天,就能用了。發酵好的有機肥,營養豐富,對莊稼可好了。”

農民們聽後,紛紛點頭,他們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一位年輕農民興奮地說:“我回去就試試這些方法,希望能有個好收成。”

李向明看到大家積極互動,心中充滿了欣慰。

他知道,這些交流會不僅能夠幫助農民們解決實際問題,還能增強他們之間的團結和合作精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